第165章 六十年代(一)

六一年是□□最后一年,也是大量人口锐减的一年,不过死亡的人数在当时是保密的,当地的政府根本就不敢把正确的死亡人数上报,因此首都方面的领导并不知道真正的死亡人数。

欺上瞒下,在这个新建立的国家成了让人痛恨的事情。

李国冬带着信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路上路过邮筒的时候悄悄的寄了信,7月的太阳毒辣的让地面都放射出刺眼的光,带着草帽,脖子上搭着汗巾稍微防暑工作的李国冬骑车到政府部门的时候,浑身都被汗打湿。

“怎么可能死那么多人!”

“十室九空!这么残忍,这怎么可能!”

“嘘小声点,知道归知道不要大声嚷嚷,要是传了出去引起了恐慌不是你能承受的。”

“可我们这还好啊,除了饿的面黄肌瘦,死亡的数量并不大啊,为什么别的地方死那么多的人!”

“其他地方能和我们地方比吗?”

“不是我说,就我们的市长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你看不见吗?”

不得不说,这个空降而来的市长真的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天灾地旱,许多地方已经没有水浇田地了,市长鼓励他们种耐旱的红薯,高产的土豆,甚至还每个村子里的人都在家里种上了土筐菜。

这木筐菜可是属于每家每户的口粮,家家户户就靠着这个活命,不要太珍惜,拉撒都留着给木筐里的土,肥料施的不错,天热了把木框搬到阴凉的地方防晒。

乡下人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是吃苦受累到头来还一无所得,有了这个木架子和木框子,整个地方都从未停止过种植蔬菜和粮食,还有不少村子里有富余的木头,就打木框子种上牧草。

这牧草不但可以养牛,养猪、养鸡,就连人都可以吃,到了关键时候用来活命比啃树皮都强多了。

“蚯蚓可以喂鸡喂鸭还能养鱼喂猪,牧草也可以喂鸡喂鸭喂牛喂猪,牲畜家禽都不需要粮食来喂,拉的屎还能施肥,种的又是耐寒高产的东西,只要肯下力气干活,就不怕没食物吃啊,怎么会死那么多的人呢?“

“从去年开始,哪个村子里不养蚯蚓,不养牧草?”

说起这一两年靠着养蚯蚓种牧草,木框子种粮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自己村子里,以及自己亲戚的村子里都过上了能吃大半饱的日子,H市的人根本就难以想象外面的省市饿死那么多的人是怎么饿死的。

“如果不会养蚯蚓呢?”

“如果不知道种牧草呢?”

政府部门的职员分成几个小群体相互说着自己知道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

“行了,行了都少说几句,该干活的干活,这些事情不是你们可以乱说的事!”

李国冬在门口听了一耳朵,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耳边还响着同事们说的话,‘有些穷的地方,基本上十个村九个半空了一大半。’

‘还有的地方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死绝了,那叫一个惨啊!’

身体像是被灌铅,沉重的都走不动,李国冬回到自己办公室外办公桌后一坐,大热的天整个人都犹如浸在冷水里。

这些政府部门的人大多受的教育好,家里的出生也好,基本都是城里户口吃公家饭,不差粮票和油票,不知道他们乡下挣口吃的有多难。

实际上在他阿爹活着的时候,他家的日子就过的很艰难,尤其是阿爹去世之后,阿妈也病了,家里的日子更难,不止是他家,整个桃花村都很艰难。

过上了一段好日子,让李国冬忘记了当初连糙米都吃不上,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全靠挖野草读过来的日子,他太知道快要饿死的人是什么模样了。

如果,他阿妈不是病的要死了,死前舍不得他们,胆量放大带着他们去火车站卖粮食换粮票和钱给他们换工作,可能先是阿妈去了,然后他们家必要要饿死几个。

一天的工作,李国冬都神不守舍。

他太知道一个好领导的重要性了,如果不是他们村的村长是他亲三叔,怕他阿妈死了,让他三叔养孩子,什么都偏着他家,他家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才好。

一个木框种植就可以自给自足养活一个村子,桃花村如此,桃花村周围也是如此,他们忘记了H市之外其他地方的村子也这么实施。

李国冬悄悄的借着上厕所的功夫,对着他大舅哥办公室里的窗户上砸进一个石子。

这是他和大舅哥相互联系的密语,如果办公室没有外人,大舅哥就把办公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如果办公室里有外人,就让办公室的窗户半开半关。

悄悄的走到隐蔽的墙角下,李国冬四下查看一下没人,手一扬砸了一个石头砸进办公室里,然后飞快的躲到阴影里。

没过一会儿,一个石子被砸了出来,和他约定的一样砸到了窗户下的一颗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