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皇宫正德殿,楼骁跪在赵太后面前,身上战甲灰旧,身后的披风早褪成了暗红色。他屈膝低头抱拳,声线沉稳道:“楼骁未能完成使命,请太后娘娘赐罪!”

赵太后早知道了,一次大雾救了李知尧一命,再一次大风又帮了李知尧。照这情形看着,他仿佛真的是身负天命的那个人一样,十几万人竟打败了吕问的七十万大军。

吕问战死了,还剩个楼骁,独自跑回了京城来。而没了将领指挥的那些朝中士兵,部分散落在外,部分退守到了定州,还有小部分被楼骁带回了京城。

赵太后坐在罗汉榻上面无表情,抬手按了一下眉心闭上眼睛。无名指和小指上戴着玳瑁金丝护甲,一点点颤动起来,最后便有些控制不住了。

她从没想过,这样一路下来,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朝中的兵力几乎用尽了,大将也没剩几个,周贤明和吕问战死了,秦志方早借着上次的机会辞官返乡了,萧进叛变投了李知尧,只还剩个跑回来的楼骁。

她能把楼骁杀了抵罪么?

杀了她就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

她现在还剩下的唯一希望,便是领兵在别处的将领,能为了忠义保住她。

当然,确切地说,保的是正统皇权。

平复了一会,赵太后放下手来,睁开眼睛看向楼骁道:“哀家会送急报给边地将领,让他们领兵前往定州支援,你别再往前线去了,到附近州府走走,借点兵过来。”

楼骁仍然低着头,“是,太后娘娘。”

***

李知尧占下祁阳城后,在城中一边休整,一边不时领兵攻打一下周围的小城池。打仗攻城是一个极其耗时费力的过程,随便一个小战役都要耗时许久。

等李知尧沿路往南,带着大军挺进到定州的时候,已经又过了大半年。那时正是盛夏,热得盔甲里全是汗气,比起冬天来更是难过。

因为朝中出兵扫荡反贼,屡战屡败,最后已经耗到没有再能出兵平扫反贼的实力,这便也激起了很多人的救国报国情怀。

整个大夏,有信仰有气节的官员并不少。武将一个个折在了战场上,于是那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文官,也穿起铠甲拿起银枪,收揽士兵开始了守城之事。

李知尧走到了这一步,接下来要攻打的便是定州。定州算是余下的几座城池中最大的一座,只要成功把定州攻打下来,他们也就基本接近胜利了。

可事情正如钱胜文所说的那般,路很长,苦难一重接一重,这条路绝不会是好走的。他们每打赢一场仗,就庆幸自己的脑袋可以在脖子上多呆几日。

赵太后可以输一百次,因为大夏是她的,但他李知尧不能输。他只要输一次,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他一天没坐上龙椅,一天就顶着反贼的帽子,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

打败了吕问的七十万大军,李知尧也并没有骄兵自大。结果事实也证明,打赢了吕问并不能让他放松下来,大夏难缠的人多得是。

定州城内的士兵和文官担任的将领,因为被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那文官偏又有些指挥之才,对城池严防死守,外面人根本攻不进去。

这就罢了,后来又有边地大将薛城来支援。他麾下士兵倒是不多,但随军搬来了火炮,架在城门楼上,一开炮就是一地伤兵。

李知尧攻打定州攻了小半年,也没有把定州拿下。

每次攻城,都有许多伤兵被抬回营地医治,别的便再无进展。

李知尧从没打过这样耗磨耐心的仗,磨得他手下人心都动摇了起来。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行的是不义之事,这样一直拖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虽然现在北方这一小片地方的城池都被李知尧占了,但大夏更多的地方,还是现在皇宫里那个小皇帝的,也就是赵太后的。只要李知尧不死,就会不断有州府过来支援。

李知尧不是听不到这些零零碎碎的声音,但他只能装着听不到。所有人都能抱怨都能乱,只有他不能。他这个当主帅的,永远得把军心稳住了。

可他还没有真正做出行动,秋阳惨白的一日,前线传来战报——魏川中了薛城的诈降之计,被诱进定州城砍杀了!

此消息一传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把所有人心中的躁动不安烦闷全部给激发了出来,一时间也不再忍着憋着,瞧着是个个怨气冲天,都要撂挑子各奔东西了。

李知尧坐在军帐中,听着这些人抱怨,听得一肚子火气。

但他没有发火,他忍着。

李知尧本来自己就烦,哪知道又发生这样的事。他不知道魏川跟了他这么多年,怎么还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中了敌方的计,真的是又气又恼心里又跟插了把刀子似的。

军中的将领可以随便任命,但他手下能打能扛有指挥之才的大将,总共也就那么几个。之前董远死了,这会儿魏川又死了,他比谁都痛苦都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