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第6/7页)

这日,内阁向新帝禀奏了此事,赵世禛忖度半晌,对杨时毅道:“这境州的官场眼见烂了,北镇抚司回报说,连密探都有人暗中盯梢……若是稍微差一些的,恐怕也要栽在那里了,他们简直要自立为王。事到如今,爱卿觉着该如何行事?”

杨时毅道:“这件事微臣也该担责,毕竟境州知府王湳曾是微臣看好的人,却不料世易时移,为今之计,或许该召王知府进京申饬。”

赵世禛笑道:“跟你无关,你保举他的时候他还是好的,只是大概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朕也想召他进京,就怕他仍旧想法儿抗旨不尊,何况也不止他一个作恶。”

杨时毅瞥他一眼:“皇上觉着该如何行事?”

赵世禛思忖道:“本来想派个你的心腹过去,毕竟同为杨爱卿门下,他不至于过分,行事调度也能方便些,可朕最看好的温侍郎偏出使了北狄,倒是为难。”

之前温益卿虽百般拒绝,谁知先帝驾崩,如今赵世禛做主,更是不由分说了,一脚把他跟雪越公主踢了回去北狄,如今偏说这话。

杨时毅不动声色道:“那不如,微臣亲自前去?”

赵世禛微微挑眉,摇头道:“这如何使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爱卿执掌内阁,何等举足轻重,岂能轻易出京。”

他虽然满口说“不行”,但是杨时毅何等老练,早就看了出来新帝的意图,便道:“事情紧急,且又涉及境州要地,若皇上觉着可以,就派微臣为特使,微臣愿意请命。”

赵世禛又推脱了半晌,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很快的,杨大人便领命出京,随行的还有镇抚司、吏部以及户部所派的人。

阑珊听说了这个消息,虽然有些意外,却也没格外的觉着怎么样,毕竟境州事态紧急,知府又是杨时毅的人,若是杨大人亲临能够快刀斩乱麻,自然于国有利。

这日,御花园的汇思阁中,阑珊躲在阁子里消闲,从二楼的窗户上看出去,绿荫掩映,春风和煦,令人昏昏欲睡。

这汇思阁正是计成春之前设计建造的,先帝在的时候,曾在这里召见过阑珊跟晏成书,当时阑珊就喜欢上这个地方,只是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可以随意的进出来去。

最近端儿已经开始跟着学士们读书,极为聪慧好学的,西窗陪侍身边不离左右,更不必她多操心,阑珊常常便在此处坐卧,因是父亲昔日督建,逗留于此倒也格外让她觉着心安。

正眯着眼睛半睡之中,隐隐地听到楼下有说话的声音。

阑珊仍是闭眼,凝神听了听,竟像是郑适汝,她知道郑适汝必是来找自己的,便抿嘴一笑,假装仍是睡着的样子。

只是郑适汝还没来的及过来,红线就也听见了动静走了下去,笑对郑适汝道:“娘娘之前在二楼看风景,方才睡着了。”

郑适汝才要上来看看,却见又有一队人来。

太监们在汇思阁外头站住,身着龙袍的赵世禛从中走了进来:“安王妃也在。”

郑适汝欠身行礼:“参见皇上。”

赵世禛抬了抬手,又问红线道:“皇后呢?”

红线忙道:“奴婢正跟王妃说知,娘娘方才在楼上睡着了。”

赵世禛听了这句,便只到前方的罗汉榻上落了座,又请郑适汝落座,问道:“郡主呢?”

郑适汝道:“之前说是要去找太子,叫人领着她去了。”

赵世禛笑了笑:“王妃既然进宫,不妨在宫内多住几日。”

郑适汝也适度地微微一笑:“多谢皇上,只是并不敢逾矩。”

两个人之前见面,还算是无话不说,可自从容妃出事皇帝驾崩后,赵世禛登基,整个人便有些不同以往了,郑适汝极为聪明,虽然跟阑珊的情分不变才时常进宫探望,却也很知道避嫌。

赵世禛却不以为然道:“有什么逾矩的,莫非谁还敢说什么?”

郑适汝看他依稀流露昔日之态,便缓缓垂眸。

赵世禛因为知道阑珊睡着所以才不想去打扰,可又不知再说什么,便站起身来。

郑适汝见他似要走,便缓声道:“皇上,我有一件旧事,不知您还记不记得。”

赵世禛脚步一停,回头看向她。

郑适汝对上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已经懂了:“您到底该给我一个答案。”

安王赵元吉因何而死,赵世禛许诺过不会放过那凶手的。——这就是郑适汝的意思。

赵世禛眼神闪烁,终于一字一顿般道:“真凶、已经不在了。”

郑适汝的眉峰立刻皱蹙起来。

赵世禛的话很耐人寻味,若是他憎恨真凶,当然不会用“不在”这种委婉的词。

郑适汝道:“真凶是何人。”

赵世禛喉头一动:“你只需要知道,此事已经了结了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