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5/7页)

没事儿拿出来唬唬人,那也是挺合适的。

第二天,肖教授就总算是接到了苏校长的电话了。

“老苏啊,我一直等着呢。你们那边决定怎么样了?”

苏校长道,“长话短说。我是费尽口舌啊,可儿子媳妇不同意啊,说孩子太小,以后再考大学。孩子自己也不乐意去。”

肖教授顿时如同一盆冷水淋头。他怎么就没想到还有高考呢。就小博那个脑子,那个成绩,考什么大学不是考啊?到手的鸭子……不对,是到手的学生没了。

苏校长又道,“你别着急,我孙子给你寄信过去了,你回头收到了好好看看,看完之后不要了,就给我原样寄回来。行了,就这样,咱下次聊。”

看着时间,苏校长吧嗒一下就把电话挂了。

觉得还是打电话合适,可以长话短说,要是写信,还要想一堆理由来说服老肖呢。

亏心啊。

没办法,谁让他孙子太出息了呢,是个香饽饽呢。

离开邮局的时候,苏校长背着手,愉快的哼着小曲。

路上遇到平时一起玩的老友,还和他打招呼,“老苏,心情不错啊,要不要去下两局?”

苏校长摆手,“不去了,我回去备课,回头给我孙子补课。你也知道的,我孙子特别聪明,我得好好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

“……”

这通电话倒是让S市的肖教授望眼欲穿了几天。

他就惦记着江博的这封信写了什么。

对于江博来学校上学的事情,他已经不抱期望了。S大确实不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别的不说,首都那边还有两所好大学呢。

江博的成绩完全没问题的。

肖教授脸皮再厚,也不能硬让人家放弃更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江博平时乐意和他通信,让他指点指点,他还是很乐意的。也算是半个老师了。

以后江博成才了,他也能更安慰一些。好歹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又过了三天,江博的这封信才到了S大这边。

肖教授领了信之后,就立马拆开来看了。

他原本以为是江博找他请教啥问题。

结果通篇看下来,肖教授不淡定了。这哪里是请教问题啊,这就是一篇人工降雨的研究论文啊。

而且里面的一些东西是目前人工降雨里面没提出来过的。

肖教授作为物理学教授,自然知道目前国内的人工降雨有哪些缺陷的。

不止成本高,而且实施也有一定的难度。遇到不适合的地区,甚至无法完成降雨的目的。

这也是如今半个国家处于干旱中,却依然无法缓解的原因。

江博的这篇论文通篇看下来,其中好几点都对目前的人工降雨技术有了一定的补充。

肖教授看的激动坏了,老脸都红了。赶紧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打了出去,“你在不在办公室,我这里有一篇论文,对于降雨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挂了电话之后,肖教授就将论文装好,起身快速走出办公室。

当天晚上,S大学内,隶属于S市的独立研究所里面,人工降雨方面的专家一起开了个通宵会议。

针对江博提出来的这些论点进行论证。

这场会议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

要不是大伙儿年纪大了,他们还准备继续的。

最好是一口气将上面的论点做成正式的研究报告。

研究所的人工降雨项目主任抓着肖教授的胳膊,“老肖,你是不是该把这位请过来啊,要是本人在场,咱就方便多了。”

肖教授道,“我倒是想,可人家不乐意来。”

另外一个老专家道,“要我说,这才华是有才华的,但是这个性子吧……你们看看最后那一句话。”

——期望奖励:苏江博,苏宋楚以及马兰同志可以吃上商品粮。

众人一囧。

虽然这个奖励也不算大,但是也太直白了。

肖教授摸了摸鼻子,“你们也体谅一下,这孩子才八岁,什么都不懂呢。”

“什么,八岁?确定不是八十岁?”

大伙儿看向肖教授。

肖教授道,“什么八十岁啊,就八岁。一个孩子!”

大家一脸不信的看着他。觉得老肖这是熬夜熬出问题来了。

项目主任道,“老肖,你是个稳重人,咱说话要实事求是。咱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得互相坦诚。”

肖教授激动了,“骗你们做什么,就是八岁。那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他絮絮叨叨的将江博的事迹说了一遍,越说越激动,越激动就越心痛。

“你们是不知道啊,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智商多高,我是不知道。但是这孩子智商真是第一次见到。就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我当时特别想留下来啊。”

说的都有一把辛酸泪了。

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该不该信。毕竟这样太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