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如果故事就是这样的,那跟无数漂泊在路上寻找失踪孩子的父母没有什么不同。

郝曼青最终找到了女儿,但找到的,是个遍体鳞伤麻木不仁的女儿。

她年轻时便是非常漂亮的,女儿也随她,因此在被拐卖后相当受欢迎,那些人逼她接客,逼她忘记过去那个每学期都领到三好学生奖状的自己,在无穷无尽的殴打、虐待、强|奸中,孩子终于屈服了,从十三岁到十七岁,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四年。

郝曼青找到她的时候,她甚至认不出这是自己的妈妈。

这个沧桑的、头发花白的、衣着破旧的女人,跟记忆中漂亮温柔的妈妈截然不同。

郝曼青报警,没有用。

郝曼青强硬要带女儿走,换来的是一顿毒打。

那些人甚至威胁她说在这个城市没有人能帮她。

她不停地想要闹,直到被警察找去拘留了十五天,这十五天里他们每天都要审问她,问她姓什么叫什么从哪儿来来干什么,问得她心力交瘁,然后暗示她不要再“闹”下去。

郝曼青不懂,她和女儿不是受害者吗?为什么他们反而叫她不要“闹”呢?

在她疯狂的挣扎与反抗下,那群人不想惹一个疯子,便把女儿还了个她。可还回来的女儿精神心理双重受损,郝曼青都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把她真正的挽救。

她一边打工带着女儿,一边继续顽强地想要抗拒这可悲的命运——直到有一天她精疲力尽地从工地上回来,看到她租的三百元一个月的破旧民宅里,女儿用刀子在自己身上划下无数血痕。

她想救她呀!

此后两年,郝曼青一直在挣扎,这种挣扎是可敬的,也是可悲的。女儿无法经受这样的痛苦选择自杀,郝曼青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吊在房梁上,歪着脑袋,脸色青紫,只留下一张写着妈妈对不起的字条。

可那是女儿的错吗?是郝曼青的错吗?

她抱着女儿的骨灰继续渴求公道,终于有记者发现了她,愿意帮助她,将她的故事写成文章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她。郝曼青求遍了所有人,最终帮助她的却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涉案犯人及渎职人员全部获刑后,郝曼青站在法院门口,青天白日,晒得她眼睛疼脑袋疼哪里都疼。

邪不胜正,故事应当到这里结尾,才不失为一段佳话。可怜郝曼青母女的人转头便会忘记她们的苦痛,人们仍有人们的日子要过,犯法的人要受到法律制裁,正义终于来了——可是来晚了。

天真活泼的女儿,温柔贤惠的妈妈,都不复存在。

离家多年的郝曼青终于带着女儿踏上了归家的旅途,她从只身上路时便盼着能将女儿带回家,现在她终于如愿了。

如愿看到丈夫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有妻有子,幸福快乐。父母子孙绕膝,家庭和睦。

你看,天还是那么蓝,太阳也还是那么耀眼。

————————

电影名字叫《归家》,看似郝曼青最终带着女儿归家,其实母女俩谁都没有真正的回去。从女儿失踪那一天起,她们的“家”就已经四分五裂不再完整,是个永远都无法到达的地方。

贺文涛就是擅长讲这样的“小”故事,以小见大,以乐见悲,他那几部被禁播的电影一部比一部犀利黑暗讽刺,眼看再继续这么拍都要被国家封杀了,他呵呵一乐,转头继续拍,半点不带怕的。

见陈幺很好说话,贺文涛说:“其实我没想过你会答应。”

毕竟以陈幺现在的身价,完全不必要来拍他的电影,毕竟叫好不卖座向来是贺文涛电影的特点,陈幺在最红的时候接受他的邀约,万一完成效果不理想,对她的事业来说算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她还背靠大树也就算了,但她刚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不知多少人都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是陈幺自立门户后接的第一部 戏,按理说应该接一部保险点儿有大爆趋势的商业片,但她愿意来演他的电影……贺文涛有点不好意思说,他还真给不起太多片酬,而且他这么些年想拍电影就拍,不想拍就到处走走逛逛,资金上是有些羞涩的。

陈幺冲他笑了笑:“我是相信贺导你的能力,而且也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她顿了两秒,笑得更好看,看得贺文涛头晕眼花根本顶不住这美色冲击——请原谅一个快五十岁还没有跟女人打过啵的单身老狗吧!

“要是贺导不嫌弃,这部电影,我想投资,您看成不成?”

贺文涛一愣。

讲道理哦,他拍的电影叫文艺青年们吹的很有“逼格”,实际上的确也拿了很多大奖,靠着这些奖金,贺文涛绝对算是个富翁。但他这个人又很是仗义疏财,钱在自己手里捂不了多久就全送出去了,因此但凡听到贺文涛要拍电影,愿意给他写小作文儿吹嘘他分析他的数也数不清,好像不管什么人,提一句贺文涛跟他的电影,就能显示自己有品位档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