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3/6页)

方细妹之前掂量过自家的那点存款,其实要去买个三房,也不是很困难,谁知道过了年,房子直接飞涨了好多,原本三房的预算直接变成两房,这就让人更不想买了。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希望,学校在东郊那边又弄到了一块地,据说是要盖职工宿舍楼,要解决之前住在鸽子笼那边的职工的问题,方细妹就指望着从那头分一套房子。

外面的房子六七百一个平米,学校的房子才三四百,缺心眼才去外面买呢。

方细妹瞪大了不可置信的眼睛:“老王,你真的没有听错老唐闺女真的在外面买房子了,她哪来的钱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姐:“我是怎么知道的你不用管,但是老唐闺女确实在外面买了个四合院,就是咱们学校外面那些胡同里面的小院子,具体怎样我也没有看到过,只听说老唐上半年忙忙活活的,就是找人搞下水工程,做装修呢。”

啥,还是小院子,这听起来也不咋样嘛。

一般人对四合院的印象,还停留在一院几十口的那个阶段,小小的院子不到一百平米,码了不知道多少人,这其实是京市最低级的院子的形象,也是很多年前最底层人民的住处,肖敏买的房子那处,倒是比这种要好很多,至少占地面积、房屋格局,都要比小民居好很多,至于苏瑾的房子就更好了,应该是晚晴小官的私宅,房子的建筑面积跟格局都比一般的屁民住的要好很多。

但是苏瑾那种房子就更难买得到了,可遇而不可求。

正如那个年代的人喜欢吃洋鸡蛋不吃土鸡蛋一样,在那一阵短暂的时间里,不少人对四合院的印象,远远不如楼房的印象。

就比如说方慧茹就从没有想过要去买个四合院,她预想中的应该是要买个楼房,通风要好点的,南北透亮一点,还带着地暖的那种房子,四合院不说下水工程一般地方不能改造,就一个地暖你要重新自己铺,都需要不少的花费,一般人是买得起房子翻新不起,所以在那个阶段能选择买四合院的人,一般都是手里头比较拮据的。

有人甚至还买下来院子的一边,跟人挤在一起住,这就更便宜了,这又是后话。

听说是这种房子,方细妹的优越感又油然而生,她纵使再没有钱,也不会将就自己住着这种破破旧旧的房子,以正常人的观点来讲,有钱买这种,怎么干脆不买个新的楼房,也不过是没钱又想要在京市凑个面子呗,瞧瞧她那个女婿那副样子,长得牛高马大又能怎样,还不是个农村人,正经的工作都没有一个。

“也就是凑合凑合买个小院子,这能有多大,我见过有人买过那种小院子,二三十平米,跟人凑吧凑吧挤一个院子,我是不喜欢这种房子这种格局的,咱们以后要买就买楼房,高高大大的,站得高看得远,谁要住巷子里面的房子,一群孩子整天跑来跑去的,一点素质都没有,算啦算啦,你也别光顾着羡慕别人看看你儿子多厉害啊,高考成绩公布了,听说是考上了个大专是吧。”

心里却说的是,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考上了个专科呢。

王姐一听方细妹说话,就知道她这语气是什么意思,她儿子是只考上了专科,可你儿子当时死皮赖脸的读了个工农兵大学,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啊,现在还不是在学校做宿管呢。

今年王姐的小儿子高考,这不是考了都第三年了,终于上到了大专线,本来是挺开心一件事儿,让方细妹这么没诚意的说出来,竟然让人品出来了奇奇怪怪的味道。

真的是晦气,王姐出门的时候还在想,本来是想跟方细妹说分配房子的事儿的,怎么就扯到自己身上了,这人还真是没意思,算了算了,找别人说去。

房子啊房子,一直都是方细妹心里的痛,当然大院里面的人大家都是这样住着,也没有人说不方便,但是她觉得很不方便。

原因无他,这个二居室,放在别人家想求都求不来,当年方细妹躲过了住鸽子笼,能分到这样一套房子,她心里也是很欢喜的,一直住着也没有觉得不满意。

但是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儿子,儿子又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人渐渐多了起来,慢慢也开始觉得房子不是很够用了。

但偏偏,以江教授的清贫,除非等到学院第二次分房,不然他们家也买不起外面的商品房。

学院里面是分了几次房子,但是都是为了照顾新来的教职工的,像江教授家庭这种本身就有房子的,第二次分房子的机会就相当渺茫。

更何况现在江教授也不在了,学校以前对江家的照顾肯定是就此打住了。

江教授不在了以后,大家也看清楚了方细妹的为人,对她的态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