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2/3页)

等到她第二日醒来时,便见皇帝气鼓鼓地看着她,眼底青黑。

闻茵有些心虚,难得主动地替他更衣。送皇帝出门去上早朝时,她也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句:“若是等会儿有哪位大人不同意,皇上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要动怒。皇上将与我说的这些,与诸位大人好好说说就是。”

赵昱昂着下巴道:“朕当然知道。”

然后在早朝时,他提出了开海禁的想法,果然遭受到了好几位大臣的不赞同。

所有大臣都知道皇帝喜欢听好话,凡是有什么事情,也尽拣着好话来说,平日里皇帝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一般也不会拒绝。可就只有这一个,朝中的大臣说什么也不愿意答应。

这与赵昱的想法背道而驰。在他的想象之中,在自己提出来开海禁之后,朝中大臣们应该是纷纷赞扬他的聪慧,然后迅速同意,之后就可以准备一切事宜,开船出海。

谁知道在第一关就没通过。

赵昱记着闻茵的话,耐心地与诸位大臣讲了自己的想法,可他说完之后,还是有许多人不同意。

赵昱顿时不耐烦了。

闻茵出宫前就有不太好的预感,在准备出宫门时,想了想又折了回来,偷偷派人打听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她所料,金銮殿上已经吵成了一片,皇帝与那些大人吵得不可开交。

闻茵登时头疼。

早朝不欢而散。

她特地去御书房门口等着,果然等到了憋着气回来的赵昱。

一见到她,赵昱便立刻跳下御辇,生气地告状:“这些人实在是冥顽不灵!”

闻茵熟练地安抚:“皇上耐心一些,多与这些大人们说说,只要诸位大人看到开海禁的好处,自然会答应了。”

“话是如此,可难道还要朕等很久不成?”一艘船出海再回来,尚且还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少则几月,多则说不定要数年的!赵昱可等不了那么久。

闻茵想了想:“那不如让诸位大人看看不开海禁的坏处。”

赵昱一愣。

“坏处?”

“皇上的想法是好想法,只要皇上将说给我听的这些都耐心的说给诸位大人听,我想诸位大人也不会反对的。”闻茵道:“若是说一次不成,那就多说几次,迟早能说服这些大人。”

那得费多少功夫?

赵昱有些犹豫。

朝中这些官员可都是饱读诗书,他可不擅长什么口才,引经据典都没这些官员厉害,平日里这些人作诗写文章是一篇一篇的冒出来,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说的人头疼。再说了,他只有自己一个人,那些反对的官员那么多,他把嘴皮子说破了都不一定能劝得住。

赵昱又开始怀念身为暴君时说一不二的自己了。

他拉着闻茵长吁短叹许久,被闻茵安慰了一番,才又重新振作了起来,等又到早朝时,又雄赳赳气昂昂地与这些官员们对骂起来。

赵昱与朝中百官争论了许多回,见怎么也劝不动这些人,说的口干舌燥,自己先不耐烦了,直接大手一挥,让人给每一个官员都发了一本小话本。

户部尚书接过来一看,这小话本书名还眼熟的很,就是他先前看到过的那本。

户部尚书眼角抽了抽,默默收好,低头不言。

赵昱语重心长地道:“回去之后,你们多看看,朕觉得这些小话本里面说的十分有道理,等你们回去都看过了,再来和朕说这些也不迟。”

朝中百官:“……”

“皇上。”有位大人站了出来:“这话本里的内容全是天马行空的虚构想象,海禁一事事关天下,皇上万万不可如此草率行事。”

“朕就觉得,这话本里的内容十分好。”赵昱喊道:“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连忙站了出来:“臣在。”

“爱卿早就已经看过,爱卿怎么看?”

户部尚书满头大汗。

顶着皇帝与朝中所有官员的视线,他沉重地道:“依微臣看来,皇上的话,也不无道理……”

“胡闹!”一位头发花白的官员站出来斥道:“国家大事,哪里能从话本里学,这些都只是书生的想象,不好好读书考科举,写这些胡编乱造的文章的书生能懂什么?”

这话赵昱就不同意了。

“孙爱卿,书中自有黄金屋,就算是话本,也有可取之处。”赵昱说:“若不是话本,朕也不知道造纸的方法,难道孙爱卿还要以偏见将所有话本都贬的一文不值啊?”

头发花白的孙大人一噎,又甩袖站了回去。

赵昱一挥手,道:“既然无人反对,那诸位爱卿不如等看过这本话本之后,再与朕商量此事。”

等退朝之后,他又将户部尚书叫了过去,语重心长地道:“朕相信,你早就看出来了,这明显是个好主意,朕也知道,朝中还有许多人摇摆不定,不知道该听谁的,只是既然心生犹豫,便代表着是动了心思。你可明白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