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校牛在哪(第2/2页)

10、火星上的水

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

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

13、非洲的艾滋病

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15、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

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

17、怀疑主义与知识

18、一个社区的研究

19、基督教与美

20、怎样欣赏画

21、浮士德

22、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

23、香蕉的文化历史

24、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25、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

26、怎样读中国的诗歌

27、互联网与法律

28、美国的1970年代

29、美国的信条:特殊主义与民族主义

30、语言与政治

31、信任与民主

32、美国的总统选举

33、1960年代的青春文化

34、盗版

35、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

36、当代印度

37、公共健康与不平等

38、公墓的历史

39、人权

40、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

41、犯罪的概念

42、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

43、烟草的历史

44、酷刑与现代法律

45、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45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天上下起了珠宝的倾盆大雨。不知道国内的名校,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45门课中的几门?

我想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这种追问的精神,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成熟的人”还告诉你:这个世界,无商不奸无官不贪,所以战胜坏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更坏的人。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一个朋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得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争辩得脸红脖子粗。这事我没怎么跟踪,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几个大学挖了几个高考状元走,国内某些高校就开始捶胸顿足,觉得自己不再“一流”。这似乎的确有点滑稽,仿佛宋祖德为自己不再是一线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实,这些著名高校的确应该捶胸顿足,但不该是为了几个高考状元,而应当是为自己与天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