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第3/5页)

问题就在这儿。体育赛场上永远是“胜者不变败者变”,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被挑战者以不变应万变,挑战者才要出奇制胜。失败逼迫人们不得不变革。

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拉开中国改革的大幕,请问这是胜利的结果还是失败的结果?如果我们一直都还不错,好没好到哪儿去,坏没坏到哪儿去,恐怕也不会做出如此之大的变革决定。但是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几乎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所以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恢复高考,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然后结束过去的错误路线,改革、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拉开改革大幕的邓小平,何尝不是在挫折与失败当中才真正想明白的领导人。谁能说他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就已经高瞻远瞩,看到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正是他在所谓“三落三起”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第二落”和“第三落”,在江西走出了“邓小平思想”这条路。一定是巨大的挫折促使他真正冷静下来,清醒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做出新的决定。

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现在的GDP成为世界第二,从购买力角度来说应是第一。回头去看,恐怕应该“感谢”当初的大失败,逼迫我们走向变革。

再回到体育圈。今年巴萨得到了“三冠王”,但如果回到1月份的时候,这是几乎所有的体育迷都想不到的。因为当时巴萨已经近乎完蛋了,输给皇马,输给塞尔塔,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输给了皇家社会。

失败就像是一个挤破毒瘤的过程。一次失败好像还无所谓,两次失败似乎也还能扛,但是输给皇家社会之后,整个队的矛盾全面爆发出来:梅西和主教练之间的问题、足球风格的问题等等。这个时候球员们意识到惨了,如果不认真面对它,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我们将一事无成。快离队的哈维要跟梅西谈,难道你就准备继续看C罗得金球奖吗?然后去斡旋他跟恩里克之间的关系……

球队从那次失败开始,真正走上了正轨,创造了足球史上又一个“三冠王”的奇迹。如果没有此前接二连三的失败,尤其是输给皇家社会的这次惨败,如果当时稀里糊涂赢了,所有的问题,恐怕仍会稀里糊涂地存在着。隔几场输一场,隔几场再输一场,最后或许能拿到“三冠王”的一冠,但不会达到如此伟大的高度。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失败意味着更好的开始

接下来还有一点,失败往往是更好的人生的开始。人的一生很短,仔细一想也很长,要经历多少关口。在这些关口所做出的抉择,往往会影响命运的走向。

我1989年大学毕业,分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月15日我去报到,发现台里人事处的人都认识我,还用一种特别不好意思的眼神看着我。我去广电总局人事司,人家好像也对我的名字很熟悉,“你就是白岩松?”奇怪,那时候我可不是什么名人,只有一个人名。我问,怎么啦?人家说,对不起,你的关系已经被退回广播学院了,我们不要你了。

那一刻,五雷轰顶般的感觉,不亲身经历的话很难用语言描述。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完全有可能在一瞬间的情绪冲动下,采取某种方式去发泄。但是让我后来每每想到就深感庆幸的是,我决定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我去了圆明园,划了一下午船。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二十一岁这个年龄,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之后,会选择冷静一段时间再做决定。那个独自划船的下午改变了我,我想明白了,不要愤怒、不要恨、不要报复,先要拯救。拯救别人,也拯救自己。

一年以后,仍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我去乡下锻炼了一年,工作证也比别人晚发了一年。回来后,让我猜自己被分到哪个部门,我猜了十五个都没有猜对,正确答案是《中国广播报》。当时觉得很沮丧。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当然希望战斗在新闻一线,而广播报当时在我心目中就是排节目表,同事几乎都是中老年人。

第一天上班的那个上午,始终打不起精神。但是到了中午,我做出一个决定:怀着万分沮丧的心情,到电台对面一家小书店里,买了一本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报纸编辑》,然后用一个下午把它看完。

我至今感谢自己的这个决定。再沮丧,再难过,也要走上这条道路了,而且一定要走好。想要改变未来,就从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始吧。当年的老同事们,是真心对年轻人好,也正是因为我到了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来的地方,才拥有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