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道白烟(第3/4页)

面对着神殿来袭,他们不知能撑多久,更无法离去,所以只有等待。

南海少女小渔的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她此时代表着道门的态度,然而白天最关键的时刻,道殿响起了钟声,她只能停下等待。

等待?为什么要等待?难道昊天还会给予这些叛教的逆贼宽容?难道宁缺真的能说服观主放过叶苏和新教的信徒?等待什么?

没有人知道在等待什么。

等待杀戮的命令,还是和平的到来。

知道西陵神殿和谈一事的人,也觉得这种等待未免太漫长了些。

只有隆庆知道西陵神殿在等待什么。

不是等待观主被宁缺说服或是不能说服,不是在等待和谈的最终结果,不是在等待昊天的谕令,而是在等待一个人的死亡。

或者说,死亡的消息。

叶红鱼死亡的消息,她的死亡,便是这场战争的开端。

年轻的裁决大神官不死,道门便不能对叶苏动手。

隆庆知道,却不在意,因为他清楚那是必然的事情,不论是今夜,还是明天清晨,她的死亡,总会来到场间。

所以他还是像白天那样,非常认真地劈着柴,拣着柴枝,然后堆到院子中央,堆的很仔细,就像在做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隔着一堵院墙,墙外千万人在对峙,他在墙这边堆柴。

因为时间很充裕,他劈了很多柴,现在甚至可以奢侈到把被雪染湿的柴全部堆到最下方,只把干燥易燃、形状完美的细柴,放在柴堆最上面。

干柴堆已经堆到数丈方圆,密密麻麻,很像一座王者的坟墓。

也可能是圣人的坟墓。

干柴堆最上方,插着木桩,横竖两条,像是个人,也像个十字。

木桩上挂着一段绳子。

绳子和木桩是用来绑人的,那些柴是用来烧人的。

时间缓慢地流逝,黑夜渐去,天边泛起鱼肚白,院墙那头,响起新教信徒的颂经声,整齐的经声,可以驱走疲惫,更重要的是驱走恐惧。

隆庆听着墙外整齐的颂经声,轻轻跟着复颂,音调很有趣,似在唱歌。

他挑选干柴的动作没有停止,神情很认真,情绪很平静。

银面具系在腰间,他没有戴,脸上那道疤没有变淡,很奇怪的是,那疤不再那般恐怖难看,灰暗的眼眸在美丽的容颜上显得格外迷人。

听着墙外传来的颂经声,缓缓重复着,向柴堆上搁着细柴,隆庆在越来越亮的天光下重复着这些动作,然后忽然停止。

“我们自己,就是道路、真理以及生命。”

他抬起头来,视线越过院墙,落到东方,不知是日起处,还是别的什么建筑,喃喃重复道,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座城市是宋国的都城,在大陆上并不出名,无法和临康相提并论,更不要说长安,但这座城市,对道门来说,意义很深远。

这里有大陆上最古老的道观,有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经为西陵神殿奉献了很多大神官,知守观里的人们,更与这里有撕扯不开的关系。

观主陈某,也是此间人。

宋国,是道门的源头之一,是最保守的所在。

叶苏选择在这里传播新教,将此间当成新教的大本营,想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他要在最险恶处前行,要在深渊里见天日。

便在思忖间,远处忽然传来钟声。

钟声起处,应是宋国的道殿。

隆庆神情微凝。

待他看见道殿处升起的白烟时,确认那个消息终于到了。

肃穆的钟声,一道袅然直上云层的白烟,只代表了一件事情。

西陵神殿有大神官离开人间,回归昊天神国。

叶红鱼死了。

历史上最年轻的裁决神座死了。

隆庆站在院墙后,看着那道白烟渐散于天际,想着那个死去的女子,不由生出很多感慨,沉默无语很长时间。

他和她出身天谕院,共事于裁决司,他是二司座,她是大司座,他是西陵神子,她是绝世道痴,他从来都不如她。

当他为了力量选择背叛道门,变成那只孤魂野鬼的时候,她已经坐上了那方墨玉神座——他念念不忘的墨玉神座。

在叶红鱼面前,他始终是个失败者,就像在宁缺面前一样。

当年他最风光的时候,潜意识里,依然在叶红鱼面前有些自惭形秽,甚至有些本能里的恐惧,所以在书院登山的幻境里,他会在她的面前一剑刺死了陆晨迦,他会把她和叶苏视为修行里最大的心魔。

今天,她终于死了,隆庆的心里没有丝毫愉悦之情,反而有些空虚,或者,那是因为她不是死在他手中的缘故。

他再也无法弥补这种遗憾,这很遗憾。

幸运的是,叶苏还活着,还有机会被他亲手烧死。

……

……

肃穆的钟声,从道殿处传到广场上,传到数千名新教信徒和神官执事们的耳中,洗去他们的疲惫与紧张,把他们的目光引至道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