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接班(第3/4页)

庄墨韩摇摇头:“你不要做这种人。”

不是不能,而是很直接的不要两个字。如果任何一位外人此时站在这个屋子里,听见庄墨韩与范闲的对话,看见他们那自然而不作伪的神态,都会有些异样。这两人的阅历人生相差的太远,而且唯一的一次相见,还是一次阴谋,偏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能用最直接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态度。

或许,这就是所谓书本的力量了。

“为什么不要?”范闲眉宇间有些寒意。

“我很自信。”庄墨韩忽然间笑了起来,只是笑容里有些隐藏的极深的悲伤,“我自信我比我那兄弟要活的快活许多。”

范闲盯着他的眼睛:“但你应该清楚,如果没有肖恩,也许你当年永远都无法获得如今的地位。”

庄墨韩反盯着他的双眼:“但你还不够清楚,当死亡渐渐来临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什么权力地位财富,其实都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范闲很平静,很执着地回答道:“不,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或许会后悔这一生,你什么都没有经历过,你什么都没有享受过……您只不过是这一生已经拥有了常人永远无法难以拥有的东西,所以当年华老去之时,才会有这些感想。”

庄墨韩有些无助地摇了摇头:“你还年轻,没有嗅到过身边日复一日更深重的死亡气息,怎么会知道到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我知道。”范闲有些机械地重复道:“相信我,我知道那种感觉。”

庄墨韩似乎有些累了,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我没有想到,能写出石头记这样离经叛道文字的人,居然依然是自己笔下的浊物。”

范闲苦笑道:“我也没有想到传言这种东西,会飞的比鸟儿还要快些。”

庄墨韩忽然眼中透露出一丝关切,说道:“范大人,你回国之后要小心些,石头记……有很多犯忌讳的地方。”

范闲默然。他也清楚这点,只不过少年时多有轻狂之气,不忍那些文字失去了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机会,所以随手写了出来。如今身在官场之中,自然深深明白,若有心人想从中找出影射语句,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而且这件事情又有一樁范闲自己都感到震惊的巧合处,所以由不得他不谨慎,只是可惜北齐皇帝也是位红迷,这事儿自然无法再瞒下去。

但是庄墨韩于理于情,不应该对自己如此关心,这是范闲有些疑惑的地方。

庄墨韩似乎猜到他在想什么,微笑说道:“今日请范大人来,除了请罪安慰自己这件自私的事情外,还想谢谢你。”

“谢谢?”范闲皱起了眉头,他不认为对方知道自己曾经将肖恩的生命延长了一天。

“替天下的读书人谢谢你。”庄墨韩微笑望着他:“范大人初入监察院,便揭了庆国春闱之弊,此事波及天下,陛下也动了整治科举的念头。大人此举,不知会造福多少寒门士子,功在千秋。大人或许不将老夫看在眼中,但于情于理,我都要替这天下的读书人,向您道声谢。”

范闲自嘲地翘起唇角笑了笑:“揭弊?都是读书人的事儿,用谢吗?”

庄墨韩却没有笑,浑浊的双眼有些无神。此次肖恩回国,他并没有出什么大力,最关键处就在于,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让整个朝廷陷入动乱之中。但他清楚,这个世界并不是全部由读书人组成的,有政客,有阴谋家,有武者,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有时候会显得更加直接,更加狂野。

他看了范闲一眼,本来准备说些什么,但一想到那些毕竟是北齐的内政,对他说也没有什么必要。

……

……

许久之后,范闲离开了庄墨韩居住的院子。然后这一生当中,他再也没有来过。

※※※

暑气大作,虽然从月份上来讲,一年最热的日子应该早就过去,但北齐地处大陆东北方,临秋之际却显得格外闷热,春末夏初时常见的沥沥细雨更是早就没有踪迹,只有头顶那个白晃晃的太阳,轻佻又狠辣地逼着人们将衣裳脱到不能再脱。

上京城南门外,一抹明黄的舆驾消失在城门之中。青灰色古旧的城墙马上重新成为了城外众人眼中最显眼的存在。

范闲眯着眼睛望着那处,心里好生不安。那位皇帝陛下居然亲自来送庆国使团,这是万万不合规矩的事情,那些北齐大臣们无论如何劝阻,也依然没有拦下来,于是乎只好哗啦啦来了一大批高官权臣,就连太傅都出城相送,给足了南庆使团面子。

先前那位皇帝与范闲牵着手唠着家常话,念念不忘石头记之类的东西,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臣子们的目光——好不容易将这位有些古怪的皇帝请了回去,此时在城外的只是北齐的官员和一应仪仗。范闲扫了一眼,看见了卫华,却没有看见长宁侯,也没有看见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