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2页)

这异于往常的沉默,让温荀言注意到了,低声问道:“上官大人今日可是身体不适?”

上官青云官袍袖子里的手捏着一本折子,缓缓摇了摇头,道:“无事,多谢温大人关心。”

温荀言便没再说什么,听那边户部尚书又说起了别的事情,凝神去听了,余光却瞥见上官青云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折来,翻开看了两眼,又猛地合上了。

与此同时,他的脸色愈发不好看了。

温荀言心里觉得奇怪,莫不是他的折子被驳回了?

正这么想着,那头传来了通报声,却是崇光帝来了,几个正在低声说话的大臣们俱是不约而同地住了口,整了整官袍,上去见礼。

崇光帝是与长公主燕明卿一道来的,参与议事的大臣们都见怪不怪了,从前很少有朝后议事的,官员们都是上了折子,等候批复,过了一两日才能拿到朱批,除非是十分要紧的事情,否则朝后他们都见不到崇光帝。

自从长公主旁听之后,朝后议事每日都有,崇光帝勤勉政事,大臣们也都乐见,索性也没有什么意见。

长公主殿下再如何,不过是一介女流罢了,旁听就旁听好了。

崇光帝一抬手,示意大臣们起身,率先入了御书房,他的目光下意识往帘后看过去,那里隐约坐着个人影,显然是皇后上官氏了。

崇光帝在御案后坐下,首辅林如易拱手道:“皇上今日未朝,可是龙体不适?”

崇光帝有点心虚,下意识看了坐着下首的燕明卿一眼,轻咳一声,道:“是有一点。”

总不能说,他昨晚喝酒喝多了,今天起不来,再说了,陈太医也给开了方子,勉强能说明他确实是身体不适。

林如易连忙道:“国赖长君,皇上的龙体才是最重要的,还请万万保重。”

几个大臣立即附和,崇光帝只好硬着头皮道:“朕知道了,尔等有事就先奏吧。”

“是。”

于崇光帝而言,上朝和议事是他一天中最为枯燥的时候,好在这么多年也忍过来了,不差眼下这两个时辰,他都习惯了。

几个大臣开始议事,轮到工部尚书的时候,没了声,崇光帝正坐在御案后,一手支着头,两眼发直,昏昏欲睡间,议事声突然停了,他的瞌睡一下子就醒了,顿时坐直了身子,心道,今天的议事结束得这么快?

好在他的话才刚刚到了嘴边,旁边的燕明卿立即提醒道:“上官大人?”

崇光帝打了一个磕绊,才看向工部尚书上官青云,从善如流地问道:“卿为何不说话?”

显然上官青云走神得比崇光帝还厉害,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连忙一撩官袍跪了下去,道:“皇上恕罪。”

崇光帝倒是和气,一摆手,道:“上官尚书年事已高,不宜久站,来人,替诸位大人看座。”

宫人们连忙搬了绣墩来,上官青云惶恐地起身,小心地挨着边儿坐了,目光却不自觉地看向屏风后的帘子,因着那个位置光线不太敞亮的缘故,所以看什么都是影影绰绰的,再加上他年纪确实大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来。

这议事一直到了下午才散,朝臣们都退了,燕明卿才起身离开御书房,没走多远,便听见有人叫住他:“长公主殿下。”

燕明卿停下步子,转身,却见那是养心殿的小太监,他喘着气小声道:“殿下,皇上让您慢点儿走,等会再回去御书房一趟。”

燕明卿眉头微挑,道:“我知道了。”

而那边,皇后也已乘着凤辇离开了御书房,待路过宫道岔路口时,忽听有太监低声禀道:“娘娘,上官大人在前面呢。”

皇后一愣,轻轻抬手,凤辇便停了下来,宫人们上前打起帘子,她微微眯起眼望去,果然在前方的宫道旁,站着一个身影,熟悉而苍老。

那是她的父亲,上官青云。

上官青云显然也看见了她,阔步走了过来,目光扫过那些随行伺候的宫人,眼里的意思很明显,道:“老臣有话,想与皇后娘娘说。”

皇后心里微沉,她一摆手,摒退众人,然后才望向她的父亲,上官青云的面上带着怒气,隐隐约约,他挥手将一样东西摔入皇后怀中,忿然道:“皇后娘娘,这是什么?”

皇后低头一看,却见那是一本折子,七零八落地散开,前面墨色的笔迹正是来自上官青云的奏事,而最末尾的朱批,无比熟悉。

她浑身一震,那竟是她自己亲笔写的。

常年模仿崇光帝的笔迹,皇后从未失手过,这一次却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