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3页)

皇宫大内,那也是姑姑后半生想要摆脱逃离的地方。她的灵位摆在那里,在天之灵未必安宁。

祖父不在家,我听完了口谕,没有吱声。信王还不是皇帝,我不接他的谕令,算不上抗旨。

小周娘子在一旁着急起来。她心眼多,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上位者心意为自己谋利,此刻心里又活络打起小算盘来。

章三全见我不接口谕,说:“除此之外,殿下还有一纸手书命小人转交县主。”

他从袖子里取出一张薄薄的纸笺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上面只有短短四句诗: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小周娘子就在我身后,伸着脖子也看见了。我听见她喜不自胜地惊呼:「信王这是……哎呀!我就说国公爷押错了宝,这位才是我们家的福运贵人,这满门荣耀还没到头呢!」

她领会错了,信王要传达的不是字面之意。这四句诗里我只注意到两个字:蓁蓁。

我把纸笺收起,对章三全说:“臣女遵令。”

上回进宫,我好像也是这样由内侍领着从春明门而入,心怀犹疑忐忑。宫城的斗檐高墙依然让人望而却步、心生退缩,又让我想起那些被困在其中、如陷泥潭荆丛环绕的日子。但只要想到宁宁和蓁娘,我就不害怕了。

章三全没有带我回燕宁宫,而是先至宣政殿。

信王正在殿中,倨御案之后,听见禀报抬起头来看我,轻蹙眉头道:“一月未见,瑶妹妹又清减了。”

一月未见,信王似乎也变了许多。他身上那种焦虑、隐忍、谨慎、畏缩的影子完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君临天下、睥睨众生的帝王气势。

其实信王和陛下的样貌有三分相似,坐在同一个位置就更像了,方才他抬头的一瞬,我还以为又见到了陛下。

我对他屈身行礼,信王下座来相扶,问我:“听说瑶妹妹在清河苑也受了伤,伤在哪里?现在养得如何了?”

我问他:“殿下召我进宫,就是为了询问关怀我的伤势吗?”

信王笑了笑,放开我道:“原毗陵郡守聂蒀,你可认得?”

他既然写那首诗给我,想必已经知道我家与聂家的恩怨。“只闻其名,未曾谋面。他的妹妹蓁娘,原是我堂嫂。”

信王道:“聂蒀奉召初至洛阳,入宫觐见,说你对其妹有救命之恩,执意要求见致谢。外臣不便去后宫,孤就把你叫到这里来了。”

我被禁足家中,聂蒀和蓁娘想见我也无法上门,信王召我入宫竟是为我解围搭桥,我不禁有些感激,对他拜道:“多谢殿下。”

“瑶妹妹跟我还客气什么。”信王放柔语气道,转头吩咐章三全,“去请聂中丞过来。”

章三全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将聂蒀领入殿中来。他年近不惑,相貌英武魁伟,神采奕奕,看到我便欲下拜:“聂蒀代舍妹谢过梁溪县主仗义相助、救命大恩。”

我连忙止住他:“聂中丞不必多礼,蓁娘与我情同姐妹,这都是情理分内之事,只怪我……蓁娘现在可还好?”

聂蒀仍旧对我行了揖礼,直起身道:“蓁娘一切安好,这回也随我一同来洛阳了。”

我不由惊喜道:“啊!她、她也来了?现在何处?”

聂蒀道:“暂居驿馆。蓁娘也十分挂念县主,可惜她不能随微臣一起进宫,只能让我代为转达思念之情。”

蓁娘如今无名无位,无法进宫,我们俩想见面只能我出去找她。我不禁转过头看了信王一眼。

聂蒀会意,对信王请求道:“殿下,可否容准县主出宫半日与舍妹相见,小叙别情?”

信王道:“有何不可?”转而吩咐章三全:“护送梁溪县主随聂中丞至驿馆,天黑前再去接回来。”

我没想到信王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一直到我坐着车辇,聂蒀骑马在前,越过洛水桥走在行人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我仍觉得恍惚不可思议。

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背后的皇城大门。有朝一日我居然也可以自由出入这座禁城,不受拘束走在洛阳街头,若不是脚伤未愈、身份所限,我真想跳下车辇,自己下地行走奔跑。

驿馆就在皇城南面的尚善坊,过了洛水片刻即到。章三全把我送到地方,约好酉正时分来接,告辞离去。

聂蒀大步跨进院中,朗声唤道:“蓁娘,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一道鹅黄的娇俏身影出现在房门口,而后像燕子一般翩然掠近我身边。

我看着蓁娘丰如皎月的面庞、春桃般红润的脸色、喜笑弯弯的眉眼,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这才是我认识的蓁娘,鲜花儿似的嫁到我家来、每日和我黏在一块儿玩耍、夜间头靠头无话不说的蓁娘。

蓁娘拉着我的手不舍得放开,眼睛也红红的:“瑶瑶,你把我救走了,家里有没有为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