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宁王将端来的汤药放在桌上,眉梢轻挑,道:“长公主殿下觉得我想做甚么?”

长公主看了一眼黑漆漆的汤药,淡淡道:“宁王殿下心思百转千回,岂是我这种凡夫俗子所能窥测?”

面前这个清隽威仪如神祇之人,曾是她心里最深处的恐惧。

不仅是她,经历过宁王时代的人,无不活在宁王的阴影之下。

让人不得不感叹,到底是梁王的嫡孙,纵然长于备受猜忌监视的华京城,他依旧是华满京都的宁王,让天家子孙战栗的存在。

若是困着她的人是旁人,她或许还会生出逃跑的念头,可偏偏,这个人是宁王,在他面前,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个人的反抗,只会成为猫逗老鼠般的笑柄乐趣。

与其被他捉弄戏耍,倒不如平淡接受。

他既然将她擒了来,又没有将她一剑杀了,那便意味着,她对他有利用价值。

只是不知道,他想利用她做甚么。

他的心思,从来没有人能琢磨得透。

宁王轻笑,逆光负手而立,道:“走吧。”

见长公主没有喝他送来的汤药的意思,他便道:“我带你瞧一瞧,你们一直在找的传说中的龙城。”

长公主眉头微动,跟着宁王走出这个她待了数月的房间。

七月的天气,太阳似火炉一般,能将世间的一切烤化。

酷热的天气,纵有风起,也当是微风,但在这里,是风卷黄沙,遮天蔽日而来。

长公主眯了眼睛。

这便是她找了多年的龙城?

那个传说中上古战将卫青后人所在的城池?

长公主环视着四周景致。

这个地方,无论是她,还是战死多年的镇远侯,都曾派出无数斥候深入大漠寻找。

九州之上,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只有龙城卫家才能将北狄彻底消灭。

这句话传了上千年,出自于何人之口,早就不可追寻,但这句话的真假,却从无人去质疑——上古时代,大汉立国之初,如现在的大夏一般,经常受到关外匈奴的侵扰。大汉建/国几十年,只以和亲来阻挡匈奴南下的步伐,可换来的,却是匈奴一次又一次的屠城。

又一次边关被屠后,大汉举国震惊,当时的皇帝年轻气盛,势要一雪前耻,将匈奴彻底消灭,便屯兵三十万,设下圈套等匈奴上钩。

然而天不遂人愿,匈奴识破了大汉天子的计谋,天子举全国之兵,消耗无数财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被朝臣宗亲们接连上书,骂得狗血淋头,以至于数年间,天子再不敢与匈奴言战。

卫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天子视线,重新燃起了天子不甘受辱的心。

天子力排众议,再度用匈奴用兵,为提防再犯上次孤注一掷的错误,他将大军分为四路,初出茅庐的卫青领了一路。

然而这一次,其他三路又一次让天子失望了——不是全军覆没,便是损失惨重,又或者无功而返。

大汉百姓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认为匈奴人不可战胜,甚至不少朝臣上书天子,让太子再度和亲割地求和。

年轻的帝王焦躁地在宣室走来走去,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怀疑自己苦苦坚持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

然而就在这时,卫士们的声音嘹亮,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卫青直捣龙城。

龙城,是匈奴人的祭天圣地,其重要性不亚于大汉的长安城,如今大夏的华京城。

捷报传来,九州为之沸腾。

自此之后,大汉军队在卫青的带领下,拉开花式吊打匈奴的序幕。

而卫青首站拿下龙城,而后一生无败绩的功勋,更是让他成为上古时代武将之最,成为上古时代,甚至这个时代世人心中的战神。

可惜后来卫青英年早逝,年轻的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猜忌多疑,受奸人挑拨,要灭卫家满门。

卫家为躲避迫害,带着后人远走长安,躲入卫青驰骋纵横的大漠。

有人说,他们去了龙城,在龙城定居,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几经沧海桑田,龙城的位置早就不可考,然而龙城卫家的传说,却就此流传下来。

卫青天纵奇才,战功卓绝,让世人从不怀疑,若他的后人仍在,必然能将现在的北狄彻底消灭。

这样的事情,不仅天下人相信,长公主与镇远侯亦是深信不疑——现在的北狄与上古时代的匈奴人类似,一是马快,二是占有地形优势,一旦战事不利,他们便躲入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让人根本寻不到他们的影子。

卫青当年既是大将军,又是大司马,有自己的一套养马的法子,而首站奇袭龙城,更是将他认路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倘若他的后人继承了他这两个优势,那么大夏对于北狄的战争,很快便能结束。

怀着这种心理,无论是死去数年的镇远侯,还是现在的长公主,派出无数个斥候寻找传说中的龙城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