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4/4页)

薛家人不在华京,长公主又远在边关,崔家人掌着南北军,虽说北军的崔振波是庶出,早年受了不少委屈,可这些年来崔家也没少补偿崔振波,再加上崔振波的母亲在清河郡,崔振波纵然对他百般不满,也只能听他的命令行事。

南北军都在薛家手里,太子李承璋虽被李泓厌弃,和吴皇后的恩宠仍在,大可让吴皇后寻个机会留住李泓,哄李泓写下退位诏书,让李承璋继承大宝,他带着南北军“安抚人心”,不过几日,大事定矣。

长公主纵然有心还朝拨乱反正,可北狄大军压境,长公主只能镇守边关,根本无法分身回华京。

如此拖上几年,李承璋的皇位坐稳,长公主纵然再怎么不甘,也只能俯首称臣。

至于那个让崔家吃了无数苦头的程彦,没有权势之后,还不是任由他揉捏?

可现在,薛怀信不知从哪得了消息,竟然提前布署好了一切,悄无声息让崔元锐去护送粮草,如此一来,他便少了个臂膀,崔振波虽然也听他的话,但到底不如崔元锐这个嫡出好用。

崔莘海骂完了薛怀信,闭眼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

此事必是程彦那个小贱人在后面捣鬼,宫里的消息,没有人比她更灵通了,必是她得了消息告知了薛怀信,又与薛怀信合谋,策划了这一切。

崔莘海闭了闭眼,沉声道:“请振波过来,我与他有话要说。”

事已至此,他不能认输退缩,只能放手一搏。

程彦能调走他的人,他也能将程彦的人调离华京城。

凌虚子早有预言,天命不在李。

.........

边关战况不好,薛家杨家大义,自愿捐助粮草以壮军威,护送粮草的队伍在英王李承瑛与光禄勋崔元锐带领下向边疆进发。

李承瑛刚刚抵达,尚未下马,便挨了李淑一马鞭。

李承瑛的脸瞬间便见了血,捂着脸哀嚎道:“姑姑,你又发什么疯?”

李淑一身甲衣,她身后的副将请崔元锐去隔壁军帐休息。

崔元锐知道李淑与李承瑛有话要说,只当没看到二人的争执,面色如常离开。

崔元锐走后,李淑冷声道:“调虎离山这般浅显的计谋你都不懂?”

李承瑛不服气道:“是阿彦让我来的,她说只有我走了,崔家人才能放心。”

李承瑾从军帐里走出来,听到李承瑛这句话,脸色大变,声音也不复往日的温和,道:“阿彦让你走,你便走?她一无兵权,二无可用之人,你怎放心留她在华京?”

李夜城巡逻还营,见李承瑛带兵马与粮草而来,眼睛轻眯,碧色眸光如嗜血的野狼,看得李承瑛不敢与他对视。

李夜城调转马头,出营而走。

李承瑛硬着头皮道:“喂,你做什么?”

李夜城抿唇不答,眉眼似剑,看向华京城的方向。

阿彦有难。

他要回去救她。

........

边关战事不利,崔莘海上书李泓,建议天子以身做表,登天台为边关战事祈福。

李泓应允,让崔振波去准备祈福事宜。

天台在皇城外的钧山,李泓携太子李承璋与朝臣们前来钧山。

李泓原本是不打算带李承璋的,但李承璋的太子之位一日没被废,这种场合便一日少不了他。

祈福事关重大,天子与皇后亲往,命妇们也要陪着。

浩浩荡荡的马车鸾轿去往钧山,崔莘海捋着胡须,眼底浮现一抹笑意。

到了日子,李泓与吴皇后一前一后登天台,刚行至一半,李泓突然晕倒在地,吴皇后大呼传太医。

天子昏迷,祈福只能推迟,朝臣与命妇们被安置在钧山的离宫里。

卫士们往来巡视匆匆,身上的甲衣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朝臣命妇们看到这种阵势,忍不住想起七年前长公主李淑发起兵变的事情,行事越发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了宫变中的替死鬼。

一队卫士纵马而行,高呼道:“安宁翁主何在?天子传召,要安宁翁主速速前往!”

然而卫士们直到晚上也没有找到程彦。

程彦早就知道崔莘海会在这个时候动手,她的鸾轿出发时,坐在上面的人便已经不是她了。

她扮做了小内侍,此时正混在命妇之中。

程彦低头敛眉而行,刚转过长廊,便撞了一人。

那人骂道:“哪来的这么不长眼的小内侍?没看到本姑娘在这吗?!”

程彦暗道不好。

若是旁人,她还能赔罪糊弄过去。

可她此时撞的这个人,名唤郑孟君,当初在红梅山庄被她羞辱的极惨的人。

华京城贵女中她头号的死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