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2页)

说起镇远侯,李淑面上的摄人威仪淡了几分,道:“阿远不屑于用阴谋手段,带出来的人与他一样,这样的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却不通朝堂政斗。清源如今遭崔家挟持,实在再正常不过。”

程彦听李淑并无怀恨许清源当年没有出兵相助的事情,便试探问道:“娘有没有化解之法?”

“此事你无需去管,我去办便可。”李淑爽快应下,轻笑出声:“我知道你舅舅在担心什么,但阿远带出来的兵,纵然身死,也绝不会背叛大夏,背叛天子。”

程彦心情有些复杂。

李淑对镇远侯的赞赏是发自肺腑,这种推崇,是李淑从未对程仲卿有过的。

在李淑心里,程仲卿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脸了_(:з」∠)_

程彦很快将这种惆怅情绪驱逐出脑海。

眼下正是她与崔莘海斗得水深火热的时候,她可不能想那些有的没的,只是母亲素来厌恶李斯年,未必肯让李斯年回梁州。

程彦道:“李斯年前几日找了我,让我放他自由。”

李淑面上一冷,程彦连忙道:“当然!我没有答应,他便退而求次,说想回故乡梁州看一看。”

“这些时日,他帮了我许多,况番薯也在梁州.......”

李淑凤目微眯,道:“今日底下的人向我说了一件趣事儿,崔元朗那个登徒子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且死状可怖,显然是之前遭遇了非人的折磨,让她的罗生暗卫瞧了,都说残忍至极。

“李斯年是个厉害角色,不可小觑。”

程彦眸光闪了闪。

她当然知道李斯年是个厉害角色,只是番薯在李斯年手里,她只能与他合作。

再者,母亲这般恨谢家人,能容忍李斯年活着已经是看在凌虚子的面子上了,怎么会允许李斯年回梁州?

尽管李斯年以番薯作为交换。

哪曾想,李淑道:“不过,他若是能悄无声息除去崔振波,他回梁州之事,我倒也可以考虑一下。”

程彦大喜:“娘可不许骗我!”

李淑笑道:“你这丫头,我何时骗过你?”

关于番薯的事情,程彦向她提过很多次,她知道番薯的重要性,可为了番薯便放了李斯年,实在让她不甘。

程彦见李淑应允,试探道:“娘要不要见一下李斯年?”

李斯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便能所向披靡,大夏与北狄的战事迫在眉睫,母亲性子孤冷,无人可用,如果可以,她希望母亲肯放下恩怨启用李斯年。

李淑拒绝道:“你且让他去做这件事。崔振波是京兆尹,掌京师兵马,可不是崔元朗那般好下手的。”

程彦只得放弃。

与此同时,太史令服毒死在家中。

太史令娶的是梦溪林家的女儿,刚成婚不过四五年,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

林家女悲伤难以自制,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个没有写完的奏折。

看完奏折,林家女迅速封锁消息,连夜回了自己娘家,将这个奏折报于娘家。

是夜,林家族长拿着奏折在屋里来回渡步,他的周围,坐满了林家在朝为官的儿郎或者女婿。

“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能隐瞒天子,祖父,我们报上去吧!”

他何尝不知这个道理?

如今的朝中,薛家为御史,杨家为丞相,大将军是天子的发小,崔家占去了太傅,剩下九卿,也以薛、崔、杨为首,兵马实权,尽被三家瓜分。

林家不过掌了大司农,主大夏财政,可世家林立的时代,大司农形同虚设。

若能以这个奏折撕开三家鼎立的局面,林家从朝中分到一些实权,那是最好不过了,可这个奏折上的内容,稍之不甚,便是灭族之祸。

犹豫半晌,林修然攥紧了奏折。

次日清晨,朝会之后,林修然并未离去,找了老黄门,等待许久,终于等到了独自求见李泓的机会。

林修然躬身把奏折递给老黄门,老黄门呈上给李泓。

李泓看罢,笑道:“此话乃是无稽之谈,做不得数。”

一个太史令,怎及凌虚子知天命?

林修然道:“臣之前听祖父言及,先废后谢元不喜长公主,其实另有他因,只是此因牵扯天家国运,祖父并未与臣细讲,陛下大可看一下先帝的起注录,一探究竟。”

林修然的祖父是先帝心腹,担任当时的太子太傅一职,后来李淑逼宫,林修然的祖父辞官自裁,林家就此一蹶不振。

李泓合上奏折,道:“此事朕知道了。”

其实他也挺好奇,那么多的皇子公主,为何谢元独独容不下他姐姐,对姐姐百般迫害,甚至远超对成年皇子的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