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古代严父(完结)(第2/3页)

可惜小家伙不乐意,奶声奶气的说:“我是大孩子了,夫子说要叫大名!”

“是是是,我们宝儿是大孩子了。”

两个小家伙均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互相斗着嘴,可乐的画面成功让祁修文夫妇笑开了怀。

又等了有一炷香的时间,祁修文终于看到了祁家的马车,把小儿子放下,理了理衣服,待祁盛下马车就要行礼问安。

“行了,哪那么多礼节,你们等很久了吧。”

祁修文摇摇头,看着没什么变化的双亲,既欣慰又开心。

他们也没在城门口久留,一行人坐上马车回到祁府,祁修文带着妻儿正式给双亲行礼。

祁盛看着三个小豆丁排排站在他面前,乐得挨个摸摸头好好夸赞了一番。

旁边王氏激动的不行,看着三个聪明可爱的孙子,觉得人生终于圆满了。

**

如今的祁盛已到耳顺之年,在祁盛回京就职的第四年新皇登基,他也晋封为户部尚书,祁盛与新皇君臣两宜,又用三年时间整革盐税,进一步让大盛的百姓人人都不在为吃盐发愁。

三年前,祁盛见大儿子已官至吏部左侍郎,在圣旨下来没多久便识趣的向皇帝递交了辞呈,可惜皇帝这些年因有祁盛这个户部尚书在,国库格外丰盈不说,私库也饱满不少,所以十分舍不得祁盛就这么离开,一直拖到如今,已是祁盛第四次递交辞呈。

皇帝看着祁盛再次的乞骸骨奏本格外肉疼,这让他再上哪儿找个格外会赚钱又不会中饱私囊的户部尚书!

想想他刚畅想的两处豪华行宫,皇帝看着祁盛的奏本就格外不是滋味。

皇帝不由想到这几年他的舒心日子,又对比了先皇和□□他们的“苦逼”生活,简直想把这奏本撕了。

前几任大盛皇帝虽说贵为天子,但因为大盛朝还不足百年,从□□到先皇都不敢大兴土木,就怕百姓骂他们太过娇奢不顾老百姓死活,直到新皇登基又与祁盛短暂的磨合后,新皇发现他的户部尚书好像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新皇不喜热,每逢夏季总是脾气暴躁心情不顺,等终于大权在握便有了一丝丝享受的想法,不过皇帝还不敢太过妄想,以免被御史以死劝谏。

在小小的透露出想要在郊区修建个行宫的想法后,除了早就料到的御史谏言外,他的这个户部尚书还真回去准备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一年时间,皇帝一边期待一边又担心百姓有怨言,可等到了行宫建成,皇帝也没听到太大的民怨,皇帝不放心又偷偷暗查一番,发现此次建造行宫不仅没有生出民怨还解决了不少的民生问题,皇帝如愿到行宫避暑,这才知道大盛的国库如今如此丰盈。

当然他的尚书大人也不是事事都依他,在偶尔满足下他的一些“小”想法后,总是变着法子回绝他,什么黄河大坝需要修缮、虞州道路艰难需要重建……君臣两人似乎慢慢有了默契,皇帝每隔几年才会提出他的新想法。

可自从祁盛第一次请辞后,皇帝就没敢再提什么过分要求,可惜他的尚书大人“郎心似铁”,一心只想离开!

再次叹气后连旁边站着的大太监都看不过去了,劝道:“陛下何必烦恼,如今祁家二子均已进入朝堂,祁大人此举也是不想太招人眼球。”

皇帝何尝不知是这个理,若是仅有一个祁修文,他或许还不会这么纠结,父子在朝为官的也不是没有,祁家也不算太扎眼,可如今祁家次子在外下放六年后也已回京任职,一门三人同处朝堂的确显得有些树大招风。

最终皇帝只能认命的同意了祁盛的请辞,也认命的打消了那两座豪华行宫的想法,这些年祁大人已经满足了他不少想法,就这样吧。

祁家,祁修文和祁修礼听闻父亲再次请辞后有些内疚,倒是祁盛满不在乎。

“祁家有你们在足以支撑,为父这些年劳心劳力,怎么还不能退休好好养个老!”

祁修文、祁修礼跪在祁盛脚下低头沉默不语,祁盛看的眼疼,踢踢祁修文:“我前几日不在,听说你对擎儿动了家法?”

祁修文恭敬回道:“那不孝子不好好读书科举,竟一心想着摆弄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儿子一时气急才教训了他一顿。”

说完祁修文有些委屈,父亲如今也太过宠爱这些孩子,要是他以前敢这么做,父亲铁定会打死他。

祁盛把两人拉起来,叹声道:“为父当年就是想佐了,才对你们太过严厉,要不是当初看见你满身是伤委屈的跪在祠堂里,为父兴许还意识不到这个错误,如今擎儿不过是有些其他爱好,何必逼他这么紧!”

祁修文听完有些眼酸,不过仍然坚持道:“儿子从未怪过父亲,这些年也谨遵父亲教导,对他们三兄弟也算宽容,可擎儿身为祁家长孙,怎可一意孤行只做自己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