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吕后(第5/6页)

如今呢,不过就是故技重施而已!比起秦国来,韩王信觉得匈奴人其实更好对付,人家对于中原的土地没那么感兴趣,因为匈奴人根本不会耕种,他们只会放牧。所以呢,韩王信便拿着丝绸还有粮食之类的礼物,去找匈奴人议和。

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次数多了,哪里还能瞒得过长安,刘邦一听,差点没气爆了,我让你做韩王,占据这么大的领土,是让你过去对付匈奴人的,可不是让你过去跟匈奴人议和的。

因此,刘邦自然要问罪,哪知道,韩王信是个胆子小的,居然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人投降了匈奴,然后,更让刘邦暴跳如雷的事情发生了,他二哥刘喜,一见匈奴人兵临城下,将自己的封国,自己的手下,什么都丢了,只恨爹娘少给他生了几条腿,二话不说,直接跑了!

刘邦简直觉得,自个被自己的二哥一巴掌扇了个响脆的。实际上,当初刘邦要册封刘喜做代王,也是有人反对的,而舒云就是反对的一个,舒云的反对意见就是,刘喜未必担当得起守土之责。毕竟,刘喜这些年来,压根没有担任过类似的职务,他如今也这把年纪了,早就没有多少血勇了,与其册封他,还不如将韩信改封到那里呢!

当然,以刘邦对韩信的芥蒂,他才不会将韩信册封到容易展露锋芒的地方呢,到时候,韩信再立下什么功劳,就更加控制不住了。

事实上,前一段时间的时候,就有人告密,说韩信想要造反,刘邦就一度想要拿韩信下手了,好在韩信呢,本身在政治上头也有些幼稚,刘邦在试探一番之后,就知道韩信大概也就是耳根子比较软而已,最终呢,只是削去了韩信几个县的封地,又剥夺了韩信的一部分兵马,然后呢,韩信造反的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即便如此,刘邦也只是希望韩信就这么抑郁下去,最好赶紧去死,他好将楚国拆分掉,分给韩信的几个儿子,然后几代之后,韩信的后代也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既然如此的话,刘邦才不会将韩信放到关键的地方去呢。如今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刘邦更觉得自己当日的选择非常正确,要是真的韩信也跟着投降了,到时候匈奴就更加难搞了!对于韩信的节操,刘邦根本信不过,毕竟,他当年就比较反复无常了。

不管怎么说,如今匈奴因为韩王信的背叛,还有刘喜的逃跑,已经快要入侵到中原腹地了,刘邦就算是忍者神龟,他也忍不了了。因此,刘邦几乎是第一时间召集了军队,就准备直接北上与匈奴作战。

舒云对于这一仗自然是赞同的,真要是让匈奴人占据了长城之类的那些郡县,北方那边本来大半就是平原,对于骑兵来说,那简直是如虎添翼,而汉军这边多半是步卒,到时候真的只能跟匈奴人搏命了。

实际上,对于在北方作战,舒云早就做了相应的准备,上辈子的时候,汉匈之间的战争就持续了好几年,许多经验教训都已经总结出来了,对付匈奴,一个呢,是需要骑兵,另外一个呢,就是需要注意气候。

北方的气候是真的比较寒冷,当年汉军之所以能够长期出塞作战,那是因为大面积种植了棉花,加上后来得到了匈奴人的牛羊之后,开始了毛纺作业,羊毛羊绒制作的衣服,手套,可都是比较保暖的,以至于到了后期,在漠北那里,全副武装的汉军比匈奴人还抗冻。

但是现在呢,中原没有棉花,也没有大规模养殖绵羊,因此呢,舒云之前只能叫少府用麻布填充丝绵,然后呢,又叫人尽力收购羊毛,制作成冒险,命少府那些工匠织成毛线手套。

事实上,舒云前几年在少府推动兔子的养殖,比起其他的牲畜来说,兔子其实好养活多了,而且繁殖非常快,兔毛,兔皮可都是好东西,兔子只需要吃草,一个月就能怀一胎,一胎就有好几个,总之,只要保持一定的清洁卫生,兔子的养殖其实是成本比较低,收益比较高的。

因此,这一次少府准备的手套,很多是兔毛和兔皮制作出来的,至于丝绵的那种,反倒是数量并不多。

暂时这些准备就已经足够了,毕竟,汉军并不打算追到长城外头去,而在长城沿线,最冷的时候,这些准备也足够了。

瞧见舒云准备好的这些,萧何又是对皇后一番称颂,刘邦如今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事实上,他早就知道,舒云当年就意识到,天下平定之后,大汉就要面临匈奴的威胁,之前他册封北地的彻侯还有诸侯的时候,舒云就开始建议派人收集北地那边的气候信息,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想要在这个时候与匈奴人作战,那么保暖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后勤准备妥当之后,刘邦就亲自带着大军北上了,刘盈送刘邦出了函谷关,回到了长安,他神情也比较凝重,在舒云的教导下,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成了诸夏民族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