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陈阿娇(第6/6页)

不过很显然,刘彻对此态度却非常坚决,他直接穿着甲胄,佩戴着长剑就上了朝,连同太子刘衍也带了过去,当着一众朝臣的面,表示,匈奴虎狼之性,从高祖,到吕后,到太宗,无不在匈奴人那里受辱,作为子孙,如何能够忘记先祖的屈辱,所以,此仇必报,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北地军民来说,他们原本就跟匈奴有血海深仇,即便是和亲的蜜月期,匈奴人一般也是会忍不住出来打劫个几次的,对于朝堂上来说,每一次的小规模冲突无非就是几个不起眼的数字,可是,对于北地军民来说,死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儿女。因此,北地出身的那些官员将领,一个个都是坚决的主战派,得了刘彻的准话之后,立马跳起来,将那些主和派骂的狗血淋头。

而作为太子,刘衍哪怕年纪还小,也在朝堂上当场表态,匈奴与大汉血债累累,不共戴天,最好的匈奴人就是死掉的匈奴人,想要和平,唯有赢得战争!

太子这般态度,即便是刘彻也颇为欣慰,其实做皇帝的人,对于儿子的评价,最好的一句就是像我!很多太子之所以到最后被废,无非就是不类己。意思就是老子英雄一世,结果生了你这样的儿子,简直让老子蒙羞!

如今刘衍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跟父皇站在了同一个立场,而且看起来并不是被人教的,而是发自本心,这就叫刘彻非常痛快了!

刘彻这般一折腾,顿时大多数人都闭嘴了,要是在喊着和亲,岂不是自己不将列位先皇的耻辱放在心上?

而刘衍呢,下朝之后就去了椒房殿,有些疑惑地问道:“母后,为什么汉匈之间已经是这般血海深仇,还有人一力主张议和呢?”

舒云想了想,说道:“你注意到主张议和的都是什么人了吗?”

刘衍虽说做了太子,也跟着舒云看过如今朝堂上诸多公卿大臣的履历还有背景资料,但是这些是看过了,人跟资料却暂时还对不上号呢!

舒云见刘衍一脸茫然的模样,干脆直接说道:“主张议和的,其实多半都是齐鲁之地,还有再往南一些的官员,匈奴人当年虽说凶残,但是最远也就打到了平城附近,而这些地方,跟齐鲁之地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是东晋和南宋的时候一样,原本南方的那些士族乃至百姓,对于北伐都是不热心的,倒不是他们不知道媾和并非长久之计,实在是打仗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他们本身就没多少是靠着军功晋身的,相反那些军功列侯们,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竞争对手,因此,战争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不说,他们却需要承担更多的赋税,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佃户,还有乡间的平民却是会因为种地无利可图,反而去从军,从而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舒云说到这里之后,然后说道:“像是之前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些人的祖先可没一个喊着要议和,要和平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自己的家乡也卷入了战火,要是战败,他们的祖先就很有可能会沦为奴婢,失去曾经的富贵。别的不说,最近的七国之乱,齐国的几个诸侯国都加入了吴楚叛逆的行列,他们这些人难道劝阻过吗?甚至附逆的也不少!”

“所以,在朝堂上头,很多事情看的根本不是对错,而是立场,或者说他们代表着什么人的利益!”舒云直接告诫刘衍,“你若是遇到手底下的人争执的时候,不如想想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他们的利益关系又在什么群体上头!政治上的斗争,无非就是拉拢跟你站在一条立场上,与你利益相关的人,然后呢,打击站在你敌对立场,利益冲突的人!当然了,任何时候,你最后都要代表多数派的利益,然后去打到少数派!”

刘衍虽说比较早熟,但是对于这些,还是听得有些懵逼,舒云只是让他记在心里,然后就让他回去自己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