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红楼谢皇后(第5/6页)

因此,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想法,舒云对司徒宪的教导就不是让他对上头的兄长姐姐,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什么排斥之心,可以存在良性竞争,但是其他的,那就免了,若是搞什么争宠之类的,未免格局太小了一些。

老实说,有的时候,舒云也觉得自己越混越回去了,只是没办法,这种纯粹的男权时代,她又失了先手,没能在第一时间觉醒前世记忆,也就不得不面临如今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了。便是教导自己的孩子,也得束手束脚一些。

现在想想,司徒宪面临的情况,比当年朱标、弘晖他们,真是糟糕太多了,别的不说,那两位起码是嫡长子,而司徒宪呢,前头还有两个兄长呢!司徒实也就罢了,淑妃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教导儿子的时候,并不让他争先,反而刻意让他学着品鉴音乐书画什么的,功课之类的,也就是马马虎虎。

但是,贤妃那边就不一样了,勋贵人家对于家里出个皇帝外孙还是很有兴趣的。司徒宽又占了长子的名分,因此,贤妃对这个儿子期望颇深,这也导致了这两年,司徒旻去贤妃那里去得少了,就算是去,也很少过夜,摆明了不肯再给贤妃一个孩子了!贤妃因此却是对司徒宽愈发看重起来。读书的事情,她并不是很懂,教导司徒宽的博士中规中矩,就像是教导寻常学生一样,从三百千开始启蒙,然后再读诗经,之后再读其他的东西。

但是呢,贤妃却是求了司徒旻,从娘家还有牛家的姻亲里头挑选了几个伴读,一方面这些日后就是司徒宽的班底,另一方面,这些伴读出身勋贵之家,不能也是在那里学什么四书五经吧,所以贤妃顺理成章地给司徒宽加了武课,选的也是勋贵出身的侍卫教导。

贤妃虽说嘴上什么也没说,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是想要借着司徒宽长子的名分,跟司徒宪这个嫡子别苗头,不过,司徒旻对勋贵人家还是安抚为主,所以,对于贤妃一些出格的行为,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对贤妃和司徒宽母子,舒云也没当做是什么威胁,司徒宪唯一的威胁只会是自己的父皇司徒旻。说句难听点的话,如果天下没什么大乱子的话,对于皇帝的贤愚并不那么看重,甚至,那些官员情愿上头的皇帝是个平庸的,这才能显出他们的能耐来。所以,司徒旻选择继承人,准确来说,标准其实也简单,他觉得行,那就行!除非天下崩乱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要选个有为之君出来,否则的话,太子的人选那就真的是只要看圣心如何。当然,要是遇上一个只想着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皇帝,那也没辙。

司徒旻如今还年轻,做皇帝也做得有滋有味,儿子也都还小,他并没有面临着儿子长大想要抢班夺权的压力,也没遇到一个恨不得将一切都捧到他面前的真爱,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让他无可奈何的势力,一切都平稳有序,所以,他如今也就算在期待着自个嫡次子的降生,另外,司徒宪的启蒙先生也算是挑出来了,就是在国子监中挑选了一个治春秋的博士,叫做马峥,年纪其实也不小了,他这人也是二甲进士出身,当年名次也不低,不过呢,这人性子有些沉闷,或者说是不太通人情世故,本来给他安排在了户部那边,但是很快就得罪了人。

好在马峥呢,家里也是有些关系的,知道让他在六部之类的地方不好混,所以就走了门路,将他弄进了国子监,从助教开始,做了几年,成了博士。他学问精深不说,也很会教人,因此在国子监那边反而是如鱼得水,那些治春秋的学生都乐意听他的课。

司徒旻命人查探国子监里头博士的情况的时候,就有人举荐了马峥,他虽说不太通人情世故,但实际上呢,并不是什么不知道变通的人,性子也不刻板,而且很擅长因人施教,非常符合司徒旻的要求。司徒旻在召见了一次马峥之后,觉得马峥的确不错,又挑了几个差不多的博士,然后命他们之后轮流给司徒宪讲学,顺便拿了一份他自个拟写的书单出来,让这几个博士按照书单上的顺序给司徒宪讲课。

几个博士都答应了下来,然后,司徒宪这个虚五岁的小家伙就得每天老老实实去上课了,他暂时也没有伴读,就叫了两个小太监给他使唤,毕竟他这个年纪,许多事情也做不了,还是得让太监帮忙伺候着。

大靖的皇子教育比大清的宽松多了,起码没有将时间什么得限定得死死的,上课时间也比较晚,像是皇子启蒙什么的,时间也不算很长,毕竟,这么大的孩子,自制力也不足,注意力也不可能太集中,欲速则不达,所以,慢慢来就可以。而等到结束了启蒙阶段,也就是两三年之后,学习压力就要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