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再度联手(第2/3页)

比如赵少东现在就接下来了家族的财务公司,在资金借贷方面具有相当的潜力。这些业务原本大部分是针对家族的公司在做周边服务的,现在拉进来成为联盟之一合适吗?

柳若依脑海中快速闪现出多种念头,最终觉得现在自己还没有到需要被赵家和李家联手吞并的程度,不过是正好应了现阶段赵家和李家已经在观察和试探她了。

这一次投行业务的合作,柳若依念头闪过,感觉不用担心太多,只要在股权可以控制决策权的情况下,赵家和李家要来分一杯羹,柳若依也乐见其成。

只不过这个局面在赵家和李家注入自己的投行业务后,会不会想打破控制权的变化,现在还真说不清楚。

但是现在永祥银行的控制权在柳若依的手中,赵家和李家就算有点自己的小算盘,恐怕也没有什么办法翻出什么花样。

只不过柳若依比较奇怪的事,这俩个大少究竟花费了多大的功夫,才能说服家里将这块业务交给他们来打理--目前的柳若依虽然声名在外,但是在赵家和李家当家人眼里仍然没有多大的份量。

这俩家同柳若依的合作,自然只有这俩个二代的意愿在推动。

李二少现在都对柳若依有这么强的信心,这自然是赵少东将柳若依基石投资的期货投机部分成果泄露给李二少。

如果说在当初李二少刚刚知道柳若依准备进军石油期货的时候,还怀着好意劝告柳若依小心谨慎,如今结果出来,证明大家在市场预期看法方面同柳若依相去甚远,李二少是看结果的人,对于现在柳若依在石油期货市场的成绩绝不会视而不见。

李家投行业务,大约是300多亿总资产盘子,其中包括了几只家族性信托基金,占据了200多亿资产,主要投资债券和指数ETF基金一类,对于风险控制很严格,收益方面参照的是银行长期存款利率和恒指综合收益率。

另外100来亿资产是以股市和期市为投资标的的高风险高收益理财,相对来说这才是未来柳若依可以投入操作的资金。

而赵家投行业务规模就小很多,总资产不足100亿港币,其中同样以家族信托基金为主,大概占据了六成以上,剩下的30多亿较为灵活的投资资产,已经被赵少东投入到了极光创投和基石投资旗下的期货基金中。

这俩家的资金量同永祥银行的总资产相比,投资的比重大,而永祥银行资产中大多数是公司和个人的存款为主,真正可以动用来进行投资的资金却远远不如。

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将李家和赵家的投行业务收编到永祥银行,正好是互补性非常强的一次融合。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合作,未来可以将李家和赵家的一部分家族生意的资金往来通过永祥银行进行。

尽管他们俩家现在都有自己的银行渠道,主要的银行业务不会因为这件事进行变化,但是只要有一部分转移到永祥银行,对于这家知名度很低小型银行,在未来银行业务这块不无小补。

有了这种共赢的基础,接下来的谈判就非常容易了,经过核算俩家投行业务的收益和潜力,李家和赵家的投行业务打包后,由永祥银行增发10亿港币的定增新股进行收购。

这次增发过后,柳若依在永祥银行的股份虽然被稀释失去了百分之五十一的绝对控制权,但是手里的股份加起来仍然是永祥银行最大的股东,占据百分之四十多。

而李家和赵家的股份加起来现在都不到百分之三十,柳若依如果发现股市上出现异常抢先下手的话,完全可以扼杀所有对永祥银行的任何图谋。

柳若依同李二少和赵大少计议完这事后,双方商定接下来就按照这个大思路去操作,永祥银行是上市公司,一系列的程序还是要按规定的步骤去走,估计到年底能够完成这些合并工作就不错了。

按照赵家和李家投行业务现在的年收入来说,合计大概能够有4亿港币的利润,定价10亿港币定增收购,溢价2.5倍市盈率,相对来说这个估值不算高,当然这俩家运作公司的固定资产部分很少,毕竟是投行业务,最大的资产就是手里的资金和人才。

加上有赵家和李家这俩大家族名声加成,估计这个消息公布出去以后,对于永祥银行的股价是一个利好消息。

只不过这三人计议确定后,在公开公布合作消息之前却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股票收购了,否则按照香江股市规定,这就是违法行为了。

正常的流程是在公布这个重大消息之前,柳若依要去联交所提交永祥银行的停牌申请,等待审批下来后,公布这个消息后,才能申请解除停牌重新交易。

正是因为看好定增后具有极强的上升空间,赵大少和李二少才在估值方面没有过分纠缠,按照未来永祥银行的发展规划来看,这部分股票翻一番都是少的,有着这种前景,加上他们事先各自吃进了将近百分之十,等于在这笔生意上一下子就有机会赚二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