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第一村(08)(第2/2页)

西瓜店还隔几天卖一次蔬菜,都是半夜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全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农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完的部分才拿来卖。

价格当然不便宜,可没有人说价格太高的话。

来了就开始抢,不抢不行,稍稍迟点,就买不到。

西瓜清甜爽口多汁,吃完以后口齿生津。老人们都说,就是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西瓜。

老人们记忆中的西瓜没有这家店铺的好吃,不但有该有的西瓜味,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有的脆甜,有的是沙沙的清甜味。

老人孩子又或者是年轻人吃一次就喜欢上了这家是西瓜,很多从城市的另一端开车坐车过来买。

火爆西京的西瓜,让不少水果商着急上火的打听货源。

有些人早早的就打听到了,去谈合作,沈清和摇头说,要合作也得是明年的事情,今年种的不多,没办法合作。

有位圈腿歪果仁,不辞辛苦来到上岗村,寻求合作,或者垄断。

只是沈清和在知道他的国籍以后,果断的摇头,连明年商谈合作的话都没有说。

开什么玩笑,让你们赚钱。

圈腿歪果仁开的各种好条件,也无法打动沈清和。什么开拓国外市场,什么双方建立种植基地等等。沈清和不屑一顾。

国内市场都供应不上,开拓国外市场,对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再说那小小的岛国算啥开拓市场,全国也没有多少人。哪值得他费尽心思去开拓市场。

即使周围方圆几十里都种一样品质的西瓜,也不够供应。

对于开拓国外市场,真没啥兴趣。

他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也没有想过垄断市场。

九月的上岗村,依然绿油油一片,荒山的变化,让所有人啧啧称奇。

宽十里的荒山入口,已经植满绿树绿竹。在沈清和的带领下,村民们去镇上的时候,也会买上十来棵树苗,带回上岗村种下树。

有的人还买下一些果树苗种下。

荒山的绿树带又朝里面推进不少。

在荒山的附近,还用大挖车挖出来一个一米多深的大池塘。

周围的山地也能因此受益,池塘能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希望能帮助周围的山地还有在此植树的人们。

转眼两年,上岗村的村民又回到上岗村居住。杨镇长和镇书记方书记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劝他们搬下来,没住一两年又住回去了。

只是当他们亲自视察上岗村以后,骄傲满满,真好。换成他们也住回上岗村。

还有有大腿抱,真是不错。在镇上干部的眼中,上岗村的沈清和是个人才也是一个粗大腿。

在他们看来,沈清和包销这招带动了上岗村和下岗村所有的村民。

下岗村种的西瓜品质不如上岗村,专家研究过后得出的结论是:上岗村的水土更优质,比下岗村的强了很多。

难怪西瓜味道更好,下岗村的西瓜味道也可以,至少甜津津的,价格虽然比上岗村的低,可不愁销路。

而且一亩地西瓜也能有两万到两万多的收入,一家种上四五亩,一年也是十来万的收入。

在外打普工的年轻人都相继回村。

如今从远处望过去,上岗村下岗村连成一片,像是绿色的海洋。

上岗村的山岗独天得厚,连着很大很大很大片不属于村里的山岗,属于无人居住区域。

连村里老人也不知道到底那片无人区域有多远多大。

三年的时间,荒山的绿树朝远处推进至少有十里,什么树都有。

地面上的小草如今都是牧草偏多,从第二年开始,沈清和自费买来不少优质牧草种子,至少用撒播机,撒了上百里的牧草种子。

如今还有自动蔓延到更远的区域。

风一吹,牧草种子四处飞扬,山岗下都有成片的牧草。

家家户户都养了牛羊,如今的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上新生的上岗村。

西北第一村,用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的时间,沈清和的资产翻了几番。

儿子,大侄女也相继回到上岗村居住,沈清和退休,不再管事。除了作弊用了灵水,其余的时间,他带带孙子,逗逗村里的孩子。

也许是上岗村的环境改变,几个后来挖的池塘都涌出来地下水。土壤也有很大的改变,依然是黄色的土质,但是土壤的肥沃不输东北的黑土地,能媲美百年前的最肥沃的黑土地。

西北第一村在下一个十年给了所有人惊喜,这里变成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吸引无数的西北人,北方人来到上岗村,它的崛起不是因为它的富有。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也是从荒漠变成绿洲,是所有地方政府推广的明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