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六零再续前缘(09)(第3/4页)

回来的时候,沈清和带着大笔的外汇,回到国内。随行的还有海量的古董字画,全是那年在山里发现的,给自家的孩子留了一些,大部分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让年轻一代透过文物,去了解自己国家过去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别以后只知道崇洋媚外。

这些东西他带走也没有什么意义,留在本时空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为此,他在国外就提前和使馆打过招呼,至于东西的来源,他只说是有缘人相赠,他留取钱财和少量的古董字画。

也许有人调查过他在国外的行动轨迹,可是他知道他们调查也调查不出来什么,无所谓。

辞掉在港岛的工作,回到京城。孩子们在京城,他也打算和孩子们在一起。

自己办厂,他打算开办一家制造精密机械的厂,这些都是未来二十年的黄金产业之一。

一些小的国营厂,集体制的小厂,陆续破产,陆续衰败。

沈清和选了一家机械厂,还有与之相连的厂,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都在破产的边缘。

他没有侵吞国有资产的想法,走正规程序,一步步的稳妥的来。

收购以后,员工的安排也是政府关切的,沈清和做出合理的安排。

半年以后,提前订购回来的机器,已经装在车间。工人们开始上班,忙碌起来。

两个大厂区打通,有一半地方被划为以后的住宅区,是沈清和打算建福利房的地方。

一半的地方是厂区,过些年还得拆迁推倒重建。

沈氏集团的前身,就这么成立了。

“爸,怎么想的要办厂?”沈婷婷不明白爸爸的想法,既然退休了好好休息就是,干嘛劳心劳力的赚钱,她知道爸爸不是想赚很多的钱。

“没事做,就是想做点事。”沈清和也是想做点事,以前做的事,多少受形势影响,放不开手脚。

“您喜欢就好,别太累着自己。”沈婷婷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一对儿女,只是在她心里爸爸还是最重要的。

“不会,在单位上班感觉咋样?”

闺女在招商局,儿子是政府部门,兄妹俩单位都不错。

“还行,我还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和同事们也相处的不错。”

“那就好,你们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

沈清和悄然发展自己的事业,每年把父母接到京城住上几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住在长青村,家里的旧房子在沈清和提休之前,也翻盖好。

一层的两进四合院,左右还有跨院,别看一楼,别后世的别墅都盖的好,只是别人看不出来,沈清和在底下弄的防潮东西,比百年之后的还先进。

家里装修是他一个人弄的,怎么弄的大家伙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装修的挺好,和当下的一些装修风格完全不一样,好看,舒服,温馨。

世纪之交,两位老人活到世纪之交,才闭上眼睛,家里的晚辈济济一堂,两人老人时隔一个小时,前后闭上眼睛,离开人世,他们见到光明,充满爱的新社会,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的新社会。

沈清和的任务也完成了,只是他还奋战在开疆扩土中,沈氏集团正蓬勃发展,他抽调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互联网行业,几个看好的行业,他都大笔投资,国内国外的投资都有。

沈氏集团的制造的精密机器,已经享誉全球,不再是某几个国家独享这块蛋糕。这个世界留下他深深的印记。

*

老秀才的心愿

春天的早晨,清风徐来,金阳倾洒而下,小草迎风摇摆,黄色的小花舒展着开来。

原本该有个好心情,可是秋山村的老沈家,心情阴霾,就像寒冬的大雪,老沈家的顶梁柱:沈清和。如今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从镇上医馆请来的魏大夫也摇摆头说让家里准备后事。

沈家的孝子贤孙们愁眉不展,老爷子是沈家的定海神针,是沈氏一族分支的族长,可不能出事。

送走魏大夫,沈家老大坐在一边闷闷不乐,不想说话,外面来探望老爷子的族人一波接一波。

秋山村隔壁的隔壁村有个沈家村,那才是主支,秋山村的沈氏一族是与主支闹不和以后分出来的一支,属于沈家九房一支的后人们。

沈家九房搬来靠近双河镇附近的荒山开荒建屋已经四五十年年,从原来的几十个族人已经发展到快两百人。

秋山村近些年也搬来一些杂姓人家,但是大姓还是沈氏一族。

沈三爷弯着背由孙子陪着来到五弟家(沈清和),“大福,你爹咋样了?”

“三伯,我爹还是那样,昏迷不醒,唉……”

沈大福苦着脸,心里担心不已,爹可千万不能出事。

“等两天不行,还得准备起来。”沈三爷坐在大侄子给让的椅子上,叮咛道。

“只能如此,到时要通知沈家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