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5/6页)

“那就初四或初五再拜吧,现在去,估计柳爷爷,柳奶奶以为我是奔他们家的糖果去的。”

“臭小子,你哟!”

老爷子自己想着也觉得好笑,不去就不去吧。

隔壁柳家,电话从早上开始,都是电话拜年的。自家的孩子们,还有老部下,以及一些战友朋友们。

一直到中午,才消停一些。

柳嫣的嘴巴没咋停,一直嗑瓜子,时不时的还含着糖果吃花生,跟沈清和学的。

看见爷爷挂了电话,狗腿的倒好茶,端过去,“爷爷,喝茶。”

“贴心的小棉袄,比你小姑贴心,看看就知道坐在一边,跟个没事人一样。”

柳慧无语,自己是祸从天降,坐在这儿是碍着谁了。为了孙女无故贬闺女,有这么当爹的吗?

还嫌弃自己,简直了,有没有天理,自己恐怕不是亲生的吧。

撇撇嘴懒得理那老小孩,继续吃,新年也没啥事,没有亲戚朋友需要拜年,丈夫在部队陪首长们给基层官兵拜年。

她去部队也见不到丈夫,好在初五开始,丈夫能回城休息几天。

过年休假,就在吃吃喝喝中度过。

回老家的沈清和没有闲着,上山打猎,弄了不少猎物,都是小的,野鸡野兔,狍子,还有鱼。

回城的时候,他带着战利品来回跑了两趟,第三趟才带姥爷他们三回家。

上河村的深山老林,就是沈清和的肉库,找机会就进去收刮一番,当然他也会保持平衡,从空间放出去一些。

有他操持,乔家二老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乔老爷子保持着一贯的信任,“难得糊涂”,家里的事,他不操心。

只是每个月老两口回村住上十天,老家的菜地,还有自留地都收拾种下不少菜和玉米。

七月,从年后到现在一直没有下雨。农民们担心的吃不下睡不着。

沈清和找关系弄来一批瓦,送到老家,家里的茅草顶换成瓦顶。

乔家院子,不少人帮忙换瓦片,不用老爷子招呼,侄子侄女婿本家的侄子也来了不少,一上屋的时间,全部换完。

还剩下些许,自己留了些,其余的乔老爷子让乔长海兄弟俩拉回去,给他们爹娘的房间换上瓦片。

梁大军一边换瓦片还感叹着,“大哥,咱石头就是仁义。”

“可不嘛?我和你二哥都不好意思面对那孩子,做事细心啥事还想的长远。”

“那是,看看给咱爹娘的屋子换瓦片这事,他都记在心里。”

“咱家欠石头的情欠大发了,以后啥时候能还完?”

愁,乔长海真是愁,自家什么时候能还完欠石头的人情。

“慢慢还,都是骨肉至亲,石头也不催着,没事咱一起还,二叔二婶不在家时,菜园子和自留地,咱帮忙多顾着些。”

“只能这样。”

上河村的干部愁的不行,放出去一颗大卫星,本来就达不成,现下还遇到旱灾,更是达不成,吹出去的牛,马上要破,怎么办?

地里,裂开三指宽的大口子,会有啥收成。

愁死人,可咋办?

村里人也愁,周六,下班从城里赶回家的沈清和,一路看到裂开口子的地面,再看到依然蹲在地头的老人们,也不知道咋帮他们。

他看着地里已经枯死大半的庄稼,也揪心。

用灵雨术,累死他也一时半会儿的弄不完。而且附近还得有水源才成。

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的是柳嫣,两人在滨江的柳家人以及乔家几位长辈的见证下,已经确立恋爱关系。

虽然柳嫣还在读书,可是柳家老爷子老太太认可他,在京城的柳家老大夫妻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答应。

两人约定好,明年高中毕业,一起考京城的大学。

沈清和依然上班,只是学籍挂在学校,等高考时再去考试。

后面坐着的柳嫣腿上放着篮子,背后背着未来婆婆做的大双肩包。

他们两人就是回来看看,晚上还要回去。

进村的时候,不少人看到,还打趣,“石头,带着媳妇儿回来了。”

“金婶儿好。”

“好,快回去吧,你家好些人吃饭。”

上午,人家帮忙换瓦片,晚上请人家吃饭,也是应该的。

乡下不做重活,不吃午饭,乔家就把请客改在晚饭。

用大铁锅做的野鸡炖蘑菇,还有几个野菜,贴的玉米饼子。

一群年轻的汉子,不舍的吃,看着碗里里肉还有手里拿的玉米饼子,想到家里的老人孩子,难受。

此时干旱的威力已经显现出来,开年后大食堂又弄了几个月,在上个月月底彻底结束。

家家都没有分到粮食,大队部已经粮尽,刮不出来一粒粮食。

队里上工也是摆设,虽然还上工,可是一般都是男人们上工,女人老人孩子们进林子挖野菜,捡蘑菇 ,不下雨,蘑菇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