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胤禵确实很有军事才能,然而年龄却是个大问题,在还未成长起来之前,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胤禛推出一个年羹尧来提前分去以后可能属于胤禵的势力。

然而他们并未想过,隆科多也不傻,他怎会甘心自己如今一切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他愿意背弃胤禛投靠胤禩,看中的是胤禩在文武大臣之中的人脉与强大号召力,胤禵一个才入朝几年的毛头小子,有什么值得他为其效力的?

这时候,隆科多便想起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在康熙将胤禛记在他姐姐名下之后,他可是胤禛实打实的舅舅。

在枯败金莲事件发生后,隆科多立刻意识到胤禩彻底完蛋了,然后转头就找上佟国纲父子与胤禛搭上了线。

只是碍于胤禩手上势力,暂且没有宣扬出来而已。

更何况,他若是让胤禩视作自己人,以后说不得还能接着这个身份套取点儿情报给胤禛。

再者,这也算是他的一条退路——

虽然如今瞧着老八夺嫡没希望了,老十四成功登上大宝的机会也不大,但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皇上活得够久,直接将年长的胤禛给熬废了呢?就像是熬废了太子那样。

抱着这样的想法,隆科多在四爷党与八爷党之间两面讨好,又有胤禛在其中兜底,倒是不曾漏了馅儿。

所以这次,胤禩出力,又有胤禛在康熙耳边敲边鼓,他才能捡了个便宜。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在畅春园大西门内箭厅再次召见诸王、贝勒、文武大臣等人,等人到齐后环视众人,而后冷笑问道:“诸位大臣都是朕提拔起来,受朕恩泽五十年。但朕前些日子听闻诸位大臣之中竟有不顾朕之恩泽,依附追随皇太子之人,朕就问问诸位,尔等意将何为?”

诸位大臣立刻下跪,连连否认此事。

康熙不答,径直走到刑部尚书七十五、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善,副都统悟礼等人面前挨个儿询问一遍:“尔等,意将何为也?”

几人吓得面色惨白,抖如筛糠,甚至在地上磕头磕得砰砰响,哪儿敢承认结党营私,投效太子一事?

然而康熙完全不听几人辩驳,当场下令,命人将其锁拿候审。

同时,他也没忘了前几天已经解职的前步军统领托合齐,在让人将刑部尚书等人锁拿候审后,再次下令,让人到托合齐府上将其拘禁宗人府。

此事事发突然,朝中少有得知风声之人。

事发之后,众人皆知此事与太子相关,遂不敢再有丝毫动作,就连最近在朝中活动频繁的十四皇子胤禵一行人,也都暂且蛰伏起来,不敢在这种时候冒头。

然而人抓倒是抓了,却根本没给出个罪名。

过了一两日,仍旧不见康熙说出为何抓人,朝中御史思及自己职责,难免要写上一两本奏折问问缘由。

太子似乎觉得可笑,在御史上奏后,也无所顾忌地站了出来,当着朝中文武百官的面儿,也开口向康熙讨要缘由。

康熙似乎理亏,又似乎暂时不打算与太子撕破脸,于是只言“贪污受贿”,便匆匆将人打发了事。

可是贪污受贿?这朝中文武百官,真要细查,又有哪个不曾贪污受贿?

然而康熙既然都这样说了,大臣自然不会没眼色地反驳。

更何况谁都看得出来,康熙只是对太子的不满积累到了极点,如今只想尽快剪除□□羽,至于手段,都只是其次而已。

至次年四月,这桩拖拖拉拉,耗时半年的贪赃枉法案才终于有了结果,几名主犯的贪污金额也都传了出来——

刑齐世武部尚书受贿3000两,步军统领托合齐受贿2400两,兵部尚书耿额受贿1000两。这三人与其串通谋利之户部尚书沈天生、户部员外郎伊尔塞等人,全都被康熙下旨,处以监斩候之刑,秋后即处决。

没几日,又改将齐世武处以绞刑,隔一段时间,又改成了发配伯都纳。

而根本没被查出受贿的托合齐,同样在二十九日定下了刑罚,而且远比以上几人惨得多——

秋后,凌迟处死。

也不知道是托合齐自己太过害怕凌迟的刑罚所以选择自杀,又或者是太子觉得有愧于他,所以想法子杀了他,又或者真如传到外面的话那般——

病故于监所。

但总之,他在被凌迟处死之前,就死了。

康熙并不觉得“死人为大”,他似乎觉得就这么让托合齐死了,完全不足以让他泄愤,所以在下下令,命人将其“挫骨扬灰”,且“不准收葬”。

以上种种消息传出后,朝中上下尽皆哗然。

先不提贪污几千两银子就被处斩究竟有没有量刑过重,就只说托合齐这个根本就不曾查出贪污之人却被康熙处以这般极刑,就足以让人不解,让人生出许多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