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2页)

胤禩是真的有孝心,为了让显示自己的诚心,他快马加鞭至山脚后,上山之路便是一步三叩首,三步九叩首,而且封庙必进,进必叩拜,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他的额头便已经磕得见了血。可见,胤禩待良嫔之孝,不掺半分水份。

最后,他才将良嫔的排位与长明灯点在了山顶,他爷爷顺治帝当初出家的那家寺庙。

整个过程,原本是没什么值得指摘的。

康熙本人就是孝子,就算对良嫔死因心有芥蒂,但对胤禩这般行事也只有赞赏的,而绝不会觉得有半分不妥。

但这事儿坏就坏在,胤禩离开的时候,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他根本没有亲自到康熙面前请安,更是不曾对康熙说起自己离去的缘由。他只是随意派遣了一个小太监到康熙处说明离去之事与地点,至于先一步离去缘由与离去时间,也不知是他忘了,又或是觉得康熙知道,又或是这中间出了什么差池,总之直到康熙再次想起他来,都不曾知道他是去给良嫔祭奠了——

康熙本就对良嫔死因耿耿于怀,又怎么可能将其忌日记得清清楚楚?

关键这话,还没有第一时间传到康熙耳中。

在突然想起胤禩后,却只得到一句先一步去了五台山,至今未回,康熙的心情便可想而知。

而之后,清楚今日是什么日子的胤禟等人不忍康熙苛责胤禩,于是将今日是良嫔忌日一事说了出来。

康熙不但没有因此体谅胤禩,反倒觉得他在怨怪自己——

怨怪自己不曾记得他生母的忌日,也怨怪自己不曾为其生母之死讨回公道,更怨怪他连良嫔死后也不曾追封一二。

但这个时候,康熙的怒火勉强还能克制。

然而这时,胤禩托人送来的佛寺金莲在打开后,竟然已经衰败枯萎,那花瓣儿的边缘都已经枯黄卷边了,瞧着实在是不吉之兆。

佛教金莲本是吉兆,可枯萎到这个样子的,任凭他人有舌灿莲花之能,也无法将其说出花儿来。

别说康熙因此勃然大怒,甚至因此生出胤禩是在借着枯败的金莲诅咒自己,就是胤禟等人在见到这般礼物之后也吓得面无血色,当即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康熙面前。

康熙当即将所有皇子召到自己住所,当场责骂胤禩:“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又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这话传到尚在寺庙中为母祈福的胤禩耳中,他当场吐血昏迷,醒来后更是一刻也不敢耽误就快马加鞭地跑回营地告罪。

然而康熙直接下令将其软禁,直到回京都不曾再看他一眼。

此事之后,胤禩大受打击,就算康熙不曾下旨命其禁足府中,胤禩也自觉无脸见人,足足大半年不曾出门见客,第二年更是因为郁结于心直接病倒,来了许多太医也不曾将其治好。

所有太医只一句话,“这是心病,在下纵有回天之能也对此无能为力。”

同时也是这次巡幸,在胤禩之事事发前,胤禛突然病倒。

康熙赶紧带着太医前去探望,只是还不等入账,便见胤禛身边的苏培盛突然冲了出来,然后噗通一声跪到地上,哭着将一行人拦下:“皇上与诸位阿哥还请止步。”

康熙大怒:“我儿病重,尔等作为老四身边之人,竟然还敢阻拦朕进门探望?”

苏培盛满脸惊惧:“回皇上,奴才作为四爷身边伺候之人,若无意外,奴才得知皇上前来探望只有高兴的份儿,怎会刻意阻拦?实在是方才府上的钮祜禄格格在为四爷擦洗身子时,发现四爷、四爷……”

康熙急了:“究竟发生了何事,还不快快说来!”

苏培盛“嘭”一下,脑门儿结实地磕在了地上,“回皇上,钮祜禄格格说,四爷许是染上了时疫。四爷方才醒来,得知皇上前来探望,特命奴才在帐前阻拦,恳请皇上以龙体为重,万万不得让皇上入账。”

说完,苏培盛便哭得涕泗横流,偏又在康熙面前,连丁点儿声音都不敢发出,瞧着就让人心痛难忍。

康熙被这一幕刺激,险些当场冲了进去。

好在最后一刻被胤禩等人拦下,他们又劝慰许久,康熙这才颤巍巍地回了自己帐中。

但不得到胤禛好转的消息,康熙是一刻也不能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