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九章 兴庆密会(第3/3页)

玄武门之北为夹城西苑,乃重兵驻扎之地,西苑后大门重玄门,通往禁苑,乃皇家园圃。

在承天门和玄武门两门间的太极宫,共十六座大殿,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有四座,为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也是规模最大,最宏伟和重要的四大主殿,又以太极殿的尖顶,如鹤立鸡群,高出群殿之上,隔远也看得见。

太极殿乃举行「中朝」的地方,逢朔、望,皇帝在这里接见群臣,处理国家大事。

太极殿两侧设门下省、舍人院、宏文馆、史馆和中书省等核心治国机构,未能在这范围内任事者,均称不上为内阁大臣。

接着是两仪殿,论规模、气象,都逊太极殿两、三筹,然重要性和影响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皆因此殿为「内朝」举行之处,国政大事先在这里商讨、决定,只少数大臣重将有资格参与,更须为皇帝的亲信心腹才行。

可是,世易时移,本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活动主场的太极宫,在高宗李治之后,已移仗大明宫。虽然,重大的礼仪活动仍在太极宫举行,但象征的意义,远大于实质的作用。

萧规曹随,李显迁返长安,入住的是大明宫而非太极宫。

大明宫位于禁苑之内,与太极宫成犄角之势,原名永安宫,是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八年,

为太上皇李渊修建的避暑行宫。到贞观九年,李渊死,始易名大明宫。

论面积,大明宫等于大半个太极宫,楔形。高宗李治之所以从太极宫迁往此离宫,与大明宫的地势有关。

原来大明宫所在处,是龙首原的高地,远较潮湿的太极宫干燥,大利患风痹症的李治,故对此离宫大兴土木,进行整修扩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下,令大明宫亭台傲立、殿宇重重、廊径交接、处处林园,洋洋大观的阁殿亭榭,逾三十之众,富丽奢华处,比之太极宫,毫不逊色。

大明宫共宫门十一座,最重要分别为正南的丹凤门和北面的玄武门。

丹凤门规模最大,作用等同太极宫的承天门,亦可在此举行礼仪活动。

主殿含元,位于大明宫南部,从丹凤门进入大明宫,迎面是大殿的前庭,两侧设钟楼、鼓楼,东西再有左右金吾仗院,然后就是通往含元殿的龙尾道。

含元殿另一特色,乃其建于高台上,殿基比平地高出近四丈,因此,登殿须先攀上长二十丈的长斜阶。

台阶有一主二副三条阶道,中阶道为主,宽六丈,两边副阶道宽丈二。中阶道为皇帝专用御道,人称龙尾阶。从龙尾阶登殿,还要上三层台,下、中各为五丈,上台二丈,衬托得含元殿气象万千,巍峨壮丽。

地势加上本身的规模,继太极殿后,含元殿成为西京最高大雄伟的建筑。居高临下,可远眺终南山,近览城景,又非太极殿能比拟。

含元殿北为宣政殿,围墙外设史馆、弘文馆、门下、中书两省、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的官署。

宣政殿北是紫宸殿,是皇帝举行「内朝」的处所。有资格到这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大臣,叫「入阁」,作用等同太极宫的两仪殿。

然而,不论含元殿如何气势慑人,宣政、紫宸两殿在政治上如何举足轻重,仍及不上麟德殿的规模和多样化。

麟德殿不但是皇帝和后妃的居所,更是皇族寻欢作乐的乐土,内里设有宴会、马球场,欣赏歌舞、观赏百戏的各类场所,加上东面就是太液池,风光怡人,令麟德殿成为皇宫内的园林。

池分东、西,西池较大,池岸以石块加固,池中有人工山名蓬莱,山上建太液亭,回廊环回,是观星赏月的胜地。

龙鹰由陆石夫送至丹凤门,交给宇文破,再由宇文破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