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事不可为(第2/4页)
吃沙子总比翻山累死要好。
然后末将就发现,我们俘虏的大食人中,不少年纪大的都知道有这条路,但他们不会走,当初也是跟着大部队走这条路的。”
车光倩忧心忡忡的说道。
“你是想说,事不可为对么?”
方重勇沉声问道,其实车光倩说的事情,虽说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并不值得惊讶。
真正的木鹿城,是他前世土库曼斯坦地界的一座废弃古城,因为河流改道而废弃。
而石国的柘枝城,则是塔什干;康国的萨末鞬城,则是撒马拉罕。
这两座城都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城,塔什干还是首都。
当然了无论是木鹿也好,石国康国的都城也好,其实都不是黑衣大食的基本盘,虽然什叶派大起义是从这里兴起的。黑衣大食的核心在巴格达,在大马士革。
换言之,这里并不是大食人进取的主要方向,至于大唐,白居易那句“平时安西万里疆”,就能说明所有问题了。
该不该继续攻略下去,要打多远,要打多久。这其实是一个很深邃的问题,比能不能打赢更重要。
“末将以为,扫清萨末鞬城西北的安西、贵霜等地,就可以了。再往更深处走,风险太大,需要穿越大沙漠。
而选择另外一条路,继续往南面走,都是山地。虽然有水,但绕路实在是太远了。更何况沿途还有吐火罗各部落,又穷又是各自为政,难以管理。
我们实在是没有精力跟他们周旋。
况且大军压境,吐火罗各部,也会担忧唐军的意图不轨,很有可能改变立场。
何去何从,请节帅斟酌。”
车光倩叉手行了一礼恳求道。
他确实没有说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可是话里话外,说的都是“点到即止”。
吐火罗就是方重勇前世的阿富汗北部各部落,他们与中原联系极深,来往也很早。在西域各国中,是属于偏向大唐这边的骑墙派,穷且能战敢战,以雇佣兵闻名各国。
安史之乱的时候,吐火罗雇佣兵就跟随安西军一同前往大唐平叛,并且在战后数十年中,还有部落高层在大唐为官。
可以这样说,如果唐军不兵临吐火罗,找他们借兵是很容易的。但是唐军若是打上门,要“借道”,事情可就两说了。
忠诚和善意,都是有边界的,不可能任由一方为所欲为。
这个道理,方重勇自然是明白的。
“你说的本节帅都懂,只是除恶务尽啊!
不打疼大食人,激化他们国内的矛盾,那么再过个三五年,大食军又会卷土重来。
可是我们却不见得有机会再来了,这里距离长安太远了。
既然来都来了,总不能为了自己舒服,留下一个大祸患吧?”
方重勇有些无奈的叹息道。
“节帅,末将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车光倩犹豫片刻,脸上露出纠结的表情。
“说吧,本节帅又怎么能堵住你的嘴呢?”
方重勇哈哈大笑道,抬手示意车光倩不要紧张。他对于平日给自己提建议的人,向来都是很宽容的。哪怕当时发火,事后也不会追究责任,或者暗地里穿小鞋。
这便是如何昌期这般大嘴巴,也能在他麾下混得很好的原因。
因为能够说出来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对自身有帮助的。至于分辨哪些意见是别有用心的,哪些又是无心之失,则是上位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言罪人,不可取也。
方重勇从地方政务开始摸爬滚打,如今早已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真正咬人的狗,它是从来都不叫唤的。不能因为听不得不好,就把下面的人嘴巴堵住。
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只靠一个人智慧和眼光,去对抗这险恶世道了。
最终下场如何,其实不问可知。
“节帅,如果大食人被打得无力还手,二十年都不可能再来的话,那朝廷应该就不需要节帅这样,让大食人畏之如虎的节度使了。
换一个威望与资历浅薄的人,更方便他们控制,反正那人也不需要去应对大食人的威胁。
杀得太狠,固然是可以国泰民安,让圣人放心。
可节帅既要谋事,也得谋身啊。
如今圣人已然年纪大了,节帅的好,他记得多少且不去说。
就算圣人全力支持信任节帅,可他一旦驾崩,节帅又该如何自处?从龙之功是不讲道理的,也不是谁有能力谁就能身居高位。
节帅如此位高权重,又不参与夺嫡,势必会第一时间被拿掉。
末将平日里尚未听说节帅与哪个皇子走得很近,将来节帅一旦被解除兵权,返回长安入中枢为官,如同龙游浅滩,只怕到时后果难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