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传檄西南(第2/3页)

至于利州中路,则由独臂大侠陈涿光升任御前诸军都统制。

接着,杨沅又以皇帝名义,给凉山叛乱者下了一道安抚的圣旨。

这道圣旨,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已经被乱军吊死的铸钱司监司孙浩瀚,以及刚被罢黜的潼川路经略安抚使沈虚中身上。

最后对叛乱的凉山十二州土民说,本王杨沅,遵圣谕兼摄天下军民事务,自然也包括平乱剿匪镇抚事宜。

念及尔等事出有因,旨到之日即刻放下刀枪,还耕田林。

绿州金铜矿一应事务,全部恢复旧制。

另外,从原来的分配比例中,再拨一成,交由凉山十二县土著首领自行分配。

而护矿兵缺失的这一成军饷,朝廷不是一直要把他们的军饷发放由朝廷节制吗?

这一成军饷,自然由朝廷补足。

尔等体恤上意,感念天恩,即刻归顺,罢战为民,各安其业,则一律不咎。

如若不然,叙州马湖蛮,即为尔等前车之鉴!

本王将亲率大军,赴凉山州平叛!

大军所到之日,首恶诛族,胁从尽斩!

杨沅又是恐吓,又是利诱,一道圣旨颁下,随之而去的,还有一道军令,一道国书。

军令是给驻扎叙州,已经变成厢军的疯魔军的,是杨寿亲自携带军令赶去的。

疯魔军即刻复为禁军,由杨寿统领,若凉山州十二蛮不肯罢战,即刻开拔,平定叛乱。

同时,又有密令一道,是给凉山州护矿军的。

老子恢复你们的一切待遇了,别待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坐吃山空能吃多久?

就不想给你的儿孙攒下一份拿得出手的家当吗?

第二天,杨沅同准老丈人钱端礼匆匆会晤了一回。

与钱家的文定之书,在没有邀请任何见礼人的情况下,便匆匆完成了。

第三天,朝廷便又下了一道旨意,以钱端礼为四川宣抚使。

命其立即奔赴四川,解决一系列的经济混乱状态。

只要凉山州金铜矿恢复生产,凉山州铸钱司恢复输入,其实就能解决川峡经济的主要问题。

但是现在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已经给川峡地区的民生经济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重大创伤。

这个过程,自然恢复可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而有了钱端礼这位精于财政的财神爷,会解决大问题。

当然,“朝廷”也是给了他几样大杀器的。

诸如减税、免税、通过检校库、市易务和抵当所等官方财政机构发放低息或免息贷款等政策。

钱端礼本就擅于经济管理,又有了杨沅给的这几样政策,那简直就是去白捡政绩一样,自然乐得一行。

再说,他做参知政事,是二品官。

但参知政事可不只他一个。

而四川宣抚使也是二品官,却是封疆大吏,大权独揽。

杨沅这老丈人管钱已经管的够够的了,还挺想尝尝权力的滋味。

于是喜不滋儿地就跑去四川上任了。

杨沅统揽军政大权,动员叙州疯魔军,勒令凉山州叛军立即弃械的消息传到播州之后,杨选的大军终于集结完成了。

历时……两个半月。

而大理这边,也接到了大宋朝廷要求大理国出兵,协助大宋平息凉山州之乱的国书。

“这个小冤家,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啊!”

大理国皇后高舒窈抱着小太子,撇了撇小嘴,把国书扔给了刀妃妃。

“喏,你男人的事儿,你去做。”

刀妃妃正奶着孩子,看都没看那国书:“不也是你孩儿他爹的事?你去办。”

高舒窈皱了皱鼻子,对她的小师妹央金拉姆道:“去,告诉皇帝,集结三千兵马,到凉山州转一转。

告诉那些部族首领,见好就收吧!

要不然,真等杨沅那个杀神到了,就算逃进碧罗雪山也逃不得性命。”

“是!”

经常代高舒窈坐殿垂帘,以皇后身份署政国政的央金拉姆,气质风范已然大变。

但她对高舒窈的崇敬与忠诚毫无变化。

如果不是高舒窈,她现在就是蒙在鼓上的一张皮,怎么可能还有今天。

央金拉姆匆匆往杨连高的寝宫去了。

杨连高的痴呆,现在已经瞒不住人了,满朝文武都已看出了不妥。

可是,控制了七分大理国的高家不说什么,出面主持国政的又是有高家女身份的皇后。

再说皇帝虽然有些……呃……“不慧”,好在国家一切稳定,皇后也不作妖。

而且,皇帝已经有了太子啊,国家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

因此,大臣们对于杨连高的“不慧”,也就装聋作哑了。

杨沅对凉山州和川峡四路的举措已经发出来了,也就变成了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