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沙漏
“1112专案”是一个大型人口异常案件。
3s级的绝密并不是因为“大型”,实际上,它涉及的人口并没有那么多。
保密等级主要来源于它的“异常”。
1112是一个日期。
11月12日。
这只是此项异常案件爆发时可追溯的最早日期。
从规律分析,每年的11月12日,2月12日,5月12日,8月12日,是人口异常事件发生的集中时间。
恰好每隔3个月一次。
按卷宗记录,最早可查的疑似异常事件发生在1960年11月12日。
是的,你没看错,是1959年。
而不是刚刚过的2024年。
60年,祖国历史上被铭刻的“三年困难时期”中的一年。
那几年,出生率几乎为零,被饿死的人不知凡几。
卷宗记录的异常人口主人公,是在北方一个小县城农村里的一对兄妹。
在困难时期里,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北方人民比南方更难一些。
大榆树村,那年秋收后由集体下发到各户的粮食根本不足以过冬。
为了挖到可食用的草根树根,山上土皮满目疮痍。
村民们依然食不果腹。
原本用来引火的干玉米核全都被瓜分后磨成粗粉撒在稀薄的米汤里一起熬煮。
最先熬不住的是老人,村里一位被叫做叔公长辈去世了。
村民们前去吊唁。
就在第二天,11月12日,去吊唁叔公的一位青年突然疯了,满村哇哇乱跑,见人就躲。
青年名叫周秋实。
他还有一位妹妹,周春华。
周春华同时也是村里的大队书记。
周秋实疯的那天,周春华也呆傻了许久。
村里都说是去吊唁叔公的时候撞邪了。
叔公停灵在家许久,家人都不敢下葬。
听说其他地方有人会刨新葬的坟。
后来一口薄棺给送进了地下暗河。
这个冬天,大榆树村消失的第二条生命是一个五六岁的娃娃。
是被活活饿死的。
临死前一直晕厥,偶有醒来的时候,嘴里喊的都是“娘,我饿。”
娃娃每次喊,就喂一口米汤。
也还是没能留住。
这娃娃就住在周家兄妹俩隔壁。
收敛娃娃的第二天,周春华出门了一趟。回来时给村里带来了好消息,她申请到了粮。
这些粮食让大榆树村在这个冬天没有再减员。
2月12日。
周春华申请到了第二批粮食,照样分粮。
村里人知道向上面申请粮食几乎不可能,为保障各自的好处,一开始都对外村人守口如瓶。
5月12日,周春华申请到了第三批粮食。
这时节,青黄不接,几家户户粮缸见了底。
谁家都有几个外村亲戚。
大榆树村村民手里有余粮,就有那悄悄支援外村亲戚的……
然后,先是有外村的来大榆树村借粮。借粮不成又威胁周春华要举报大榆树村瞒报产量,私藏粮食。
周春华软硬不吃,一口咬定,没粮。
饿红眼的几个外村群体和大榆树村发生冲突。
混乱中,疯掉的周秋实被打死——目击证人言。
周春华带哥哥回家。
第二天,周秋实又活蹦乱跳地在村里乱跑。
本来以为背了人命的外村人见此情况腰杆就硬气了,把周春华给告了。
调查中,周春华无法交代粮食的来处。
当时,镇上粮站报案说粮食被盗。
尽管数量上对不上,但也就如此草草结案。
周春华入狱。
在当年8月12日,于劳改队深夜暴毙。
同一天,在大榆树村被村民轮流照顾的周秋实也在睡梦中猝死。
周春华死后,才查出粮站失粮案是员工监守自盗根本与她无关。
她的粮食来源至今是个迷。
这些资料是后来稳定后才着手调查的,并没有包含周家兄妹的确定死因和验尸报告。
紧接着的资料来自于受文化洗礼的特殊时期。
主人公是一位温和儒雅的大学老师,年轻时曾在德国留过学,在这期间日子很不好过。
这位老师不堪受辱,几欲寻死,家人轮番劝都劝不住。
有一天早上醒来,这位老师突然兴奋地告诉家人,他找到了救世之道。但家人不论怎么问他也不说,他找到的救世之道具体是什么。
从此,他也不再寻死,而是开始涂涂画画一些所有人都看不懂的东西。
这位老师的变化,还不止于此。
他突如其来的精神振奋让批斗他的委员会和小兵们认为他不服改造,针对他的行为加重。
要是放在以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晚上回家又得是新伤盖旧伤。
然而,自从他突然振奋以后,整个人好似被笼罩了一层金钟罩一样。加诸在他身上的物理性伤害完全不能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