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4/5页)

热气熏腾间,一派热闹场景。

……

这一年过年,苏茴给了他们四兄弟一人一张存折,各自上面有一万块,这就成了万元户了,在这个时代,足以上报纸的年代,含金量很足。

别看苏茴买四合院是十几二十万的买,但那是四合院,地方大,地段也不错,要是买普通的老房子,也有几千块的。

这一万块就是给他们兄弟的安家费了。

“你们娶媳妇的本钱,别一口气花光了。”

张安国嘀咕:“现在谁娶媳妇要这么多钱啊,有房子,有四大件其中一两件,就不愁娶媳妇了,妈,你给我们准备的够多了。”

张定国:“对啊,妈妈,你收回去吧。”

张保国和张卫国没说话,之前说过了,没用,妈妈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主意的人。

苏茴:“给了你们就收着,你们也该学点理财的知识。”

年后没多久,他们四兄弟的房子就做好了,做了简单装修,买了必备的实木家具,如果要住的话,买点生活用品就能住了。

都是二层的楼房,宽敞,分别有一个院子,有前有后,四栋房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不会阻碍到彼此的采光。

他们兄弟在花坛里面种了一些树,然后把里面的床,还有实木家具用东西罩了起来,封存着,打算定期去看看,之后就不管了。

这是妈妈给他们准备的婚房,他们现在对象都没有。

年一过,张保国也确定了,就在首都军区里面实习,这说明他还可以在首都呆一段时间。

苏茴没有急着回特区,先盯着这边的生意,打算把他们兄弟的事解决了再回去。

没有等太久,旧市场被推平了,变成了一个新的市场,修建了商业大楼,外圈变成了铺面,一口气,足有数百个。

这种铺面价格不便宜,刚推出,也有些不知道深浅。

有能力购买的人不知道该不该下手,没有能力的人想买也买不起,苏茴连着买了十个,让他们四兄弟抓阄。

一人两间,分别记在他们名下。其余两间,就是她自己名下。

这家,分了。

铺子他们也不打算打理,都决定租出去,卖的价格跟租的价格不一样,一说租,还挺多人来问的。

苏茴没有租出去,她自己就有产品啊。

装修了,一间卖衣服,一间卖酱料。

至于那一万块的存款,这么多的现金,他们四兄弟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把钱就这么放在银行里面,不行,妈妈说了这样比较亏,他们自己也觉得亏,但是它们能用来做什么呢?

做生意?

他们没有空投资,而且能投资什么?

想来想去,最省心的就是买房子,但是买房子也不好找啊。

这个钱,像四合院啊之类的是肯定买不起的,只能买那些比较偏的房子。

这个苏茴是不关心的,她只说了放在银行会比较吃亏,剩下的无论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他们不会傻的把房子还有铺子卖出去,未来是不用担心了。

这一万块钱打水漂了也没事。

两个大的都有工资,两个小的现在有补贴,工作了也有工资,饿不了。

苏茴回了特区那边。

后来,通过电话,她分别知道了他们把这钱拿去干嘛了。

张保国抽了五千入股给一个战友。

那个战友是他在高考之前在部队里同一个班的。

他没有考上大学,后来训练过后就去执行任务了。

在他上大学的这几年上了战场,受过伤,得过军功,这一次他受的伤不可逆,不适合再待在前线了,就回来了,不想成为国家的拖累,他的手脚还能用,就回来自己闯荡,他也不是对自己的后半生没有规划的。

他会开车,知道一点现在的情况,跟几个人合伙一起买了一辆旧卡车,货运。

这是一门很好的营生,张保国觉得应该能把本钱赚回来,赚不回来,车子也在那里,就是亏了也没关系,他迟早能挣回来的。

另外的五千块,拿出一部分在他们学校附近买了一处旧院子,泥砖房,不值钱,但是地方大,可以给他们做中转,还剩下一些钱就放着没有动。

张卫国他买了房。

有个单位新建了房子分配,有的人口不多的,有了新房子,就有旧房子愿意出手,这就在他们部门不远处,他就买了一户,有三间的平房,地方也不大,但是距离他单位够近了,走路几分钟就到,其余的钱暂时没动。

张安国和张定国也是,他们的交际范围更窄一些,就各自在首都大学的附近买了一座老房子,然后转手租了出去,每个月收租,当补贴。

妈妈说了,以后她每个月不会定期给钱了,一次性给足,他们有学校的补贴,但那只能吃饱,不能吃好,更何况还要买书,买材料,有了铺子和这个的租金,一个月的花销就能覆盖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