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七十年代(第2/2页)

这些,有着良好的知识储备,都能在路上走得更远,学习,是必须的。

现在是特殊时期,学习的路断了,没有途径可以上大学,城里高中初中毕业以后还会一个一个的下乡支援乡下建设,这就导致普遍认为读书没用,但是读书怎么可能会没有用呢?她在修真世界还要学习呢。

不学习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宽广,不知道世界有多宽广,也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哪里知道自己该上进壮大?

这是一个平行时空,但是大致跟她第一世历史书上的相同,这个特殊时期,终究会过去的,算一算年龄,他们兄弟都可以在高考恢复后去上大学,如果基础扎实,张保国和张卫国都能赶上第一波。

学习是必须的,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的时候再来报佛脚就太迟了。

“保国,等年过了,每天我会给你布置任务,记得完成。”

张保国一懵。

苏茴微笑:“我找到了一些辅助学习的资料,上面有不少题,虽然我不是你的老师,但我觉得这些都有必要学一学。”

张保国:“……”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大年初一,苏茴一大早的就带着他们去给张根他们拜年,完了,苏茴就回家了,她们家这情况,不适合去别人家拜年,四个小孩子也要注意些。

去拜年的小孩子都会被塞一把零嘴,这些零嘴装满了兜,孩子就回家“清理”一下,重新再去,吃的节省些的,这些年货可以吃半年。

张平是小辈,他们分家出来没有长辈作证,来拜年的大人几乎没有,都是些小孩子,有人来了,说几句新年祝福的话,苏茴就给他们一把零嘴。

一波孩子走了,另外一拨又来了。

谁叫张姓是李村的大姓呢,真追上去,全都是亲戚。

年初二去娘家,一大早,吃了早饭,把该锁的都锁上,留着大威看家,这才提着个篮子出发去隔壁柳村了。

之前已经跟他们说好,她年初二回娘家,为免错过,常小荷和苏仲年初三才回娘家,她娘家就在本村,什么时候回去都方便,就迁就着小姑子的时间来。

苏茴提了一小包糖果,两罐子的酱,一条鱼,这在众多出嫁女的礼中算得上是一份中等偏上的了。

苏茴受了他们不少的帮助,轻了过意不去,这些来源也比较好解释,鱼是她自己抓的,酱料是她自己做的,只有那一小袋糖果比较稀罕,是镇上没有的稀罕物,但是谢知青可以提出来当借口,他当时给她抓了一把糖,这一把,别人哪里知道有多少?

田思怡一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女儿和外孙回来了,她还指使着自己的孙子去村口看着,看到姑姑了,快些回来报信。

他们就生了这么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儿子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知道他哪里好哪里坏,女儿之前还不错,嫁的人好,子嗣也顺利,但谁承想,孩子还没有成丁,就守寡了,虽然是得了一间房子,但是,老伴是没了,她又是个死心眼的,以后不会再找,中年丧夫,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每每想起来女儿未来孤单的情况,田思怡就老久老久的睡不着觉。

苏茴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柳村,两个村差不多大,地形之类的也相差不大,不过相比较起来,李村距离镇上更近一些。他们李村的人去镇上要花半个多小时,而柳村的人去镇上,那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几乎是两倍的时间。

这是苏茴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去娘家,还有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