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批发封王(第2/6页)

以前倒是他们浅薄,以前这两种品质是冲突的,矛盾的。现在才知道,其实这两者品质也是可以合一的嘛!

当然了,以前觉得弘昼混,是因为没见过另一个人,现在见到了,才知道,有本事,和混逑这两种品质是可以完美的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的。

而弘昼此时还不知道蒙毅等将兴致冲冲的要来接他呢,他骑在马上,看了看周边的城镇,野外之境,身后的人还吹嘘着弘昼的英勇。

都是被他的本事给折服的人。

折服不是因为歼灭了二百余众,这没什么可值得吹嘘的,因为后军再少,也有二千余人。二千余,围二百人,当然没有悬念。而且后来又增援了几个营来。人数就更多。所以,这么多人对二百,根本就不存在被反击的可能!

他们折服是折服于别的。哪里呢?这二百匈奴人是分散着组成小队而散落各处的,并且一开始只追踪到二十来人,根本不可能找出全部。

而弘昼做了什么呢?!他充满了耐心,追到踪迹,并不像别人一样急着出击,而是慢慢的,像个猎人一样的,诱出他们的其它小队。

在确定了大致的方位以后,便开始将人手也散落开,然后慢慢的收拢包围圈,一步步的或诱或赶,把这些匈奴小队,赶到了一处,然后再一举而歼之。

那种慢悠悠的状况,不心急的时候,还有无数的机会的克制,到最后酣畅淋漓,一举而歼灭的痛快,足以让他们吹嘘很久。

而痛快点在哪儿,在于惊心动魄,在于被匈奴小队发现,来攻,却不得不返,在那无数的试探与驱赶中对全局的把控的满足。

这是一场不输于大型战役的痛快。他们心里是无比的高兴,难以言说的兴奋。

斩首二百余,俘获主要的领队,二人,而且是生擒的,这种畅快,多好?!而且这样的功劳,回了咸阳,报上去,必是重功重赏的。

秦有一点特别的好,就是军士升迁机会多,升迁快,赏罚分明,从来不拖迟。

若非有如此赏罚分明的态度,秦也没机会一统六国,虽然秦统一天下以后,军士们立功的机会少了,然而,现在这样子的,貌似也不错。

因为平叛是功,以后与匈奴打起来,还是可以再立功的嘛!

军功是世袭制的,而赏封,是可以有田业田产的,钱都是其次。前两样,就足以让家里,世世代代的兴旺下去了。这是古代最为重要最为快捷的一种上升的方式。

他们叹服弘昼,是因为他出手时机精准,若不然只怕会跑掉不少漏网之鱼,可到他手里,是一网打尽的。

后面战将们吹嘘着这种冷静,自豪,还有他们自己的勇猛之类的,弘昼只是一笑。

一开始这些人如丧考妣的可不服他了,现在倒好,嘿嘿,果然,在军中想要得到认可,是一定要有本事才行。

这样说来,其实自己这真算不了什么。

扶苏却能在边关俘获众将之心,可见他是文武全才,真正的大才。也难怪始皇和皇阿玛都特别喜欢他。

谦谦君子,表里如一,仁德厚重,文武全才……谁能不喜欢扶苏呢?!

而自己离他差的还是很远吧。

年早就过了,细看路边,已经有细细的草绿冒出来,又一年的春风来临了……而皇阿玛也早已经离开苏州了吧?!也不知道这个年,皇阿玛过的好不好?!

吹了一冬的风,吃了一嘴的沙,喝了多少西北风,才到了现在,而秦大营已经就在眼前了。

因军士多,所以大帐扎的并非是在城内,而是在城外。

秦虽悍,秦兵是真的特别的厉害,但若说城池的建设与大小等,其实与后世还是不能比的。

也是!秦一直善战,没有多余的心力发展基建,所以,城池建的好的,要么是要塞,要么就是防御工事,要么就是咸阳等重要的政治城市了。

而其它的城镇,其实都很小,小到只能容纳少数的城民,其它的都只算是城外的野人庶民。

这一冬在这边久了,野外其实有不少庶民,但很多人,都是黥面的。

几乎十人里有一半是黥面的。

弘昼叹了一口气,这个现象还是要向始皇说一说啊,动不动就黥面的,实在有点矫枉过正了,而且,易让百姓生怨气,可不好。

而重一点的偷盗罪更恐怖,直接刖足这种,或者挖膝骨,武子胥就是这样的。

秦从周,春秋战国以来,延袭的是那个时候的律法,的确是还需要再减轻。

秦风沙大,野外一望无际,城很小,百姓嘛,黥面者多……

风景,还真的没什么可看的,况且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然而越近大营,弘昼心里也越平静下来,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想皇阿玛了。无论如何,主观或客观,主动或被动,他都不想辜负皇阿玛的期望,为了皇阿玛,也为了自己。而至于能走到哪里,他只尽力。最后能不能成,只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