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子(第4/6页)

长公子替父祭天,其实还有非议,若是大臣挑刺,还是觉得不合礼节的。可是太子就可以。

代父祭天,因为他是天子之子,当然有祭天之权。

祭太庙,也会列主位。

发诏书,也公次于帝王之诏命,东宫更有玉印,这是巨大的权柄。

所以每朝每代,为何太子久了,帝王渐渐的感觉到威胁。就是因为,太子的势力渐渐的大了,大到威胁到上面的人,威胁到江山社稷。

因为从立太子开始,诏命从两处发,太子虽还是听命于皇帝,然而,谁能真正的心大到慢慢的容忍有二天,诏有二命?!

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哪怕是父子,夫妻。真的要分权两极的时候,没几个人能逃得过这种。

而父子齐心者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在这种状况下,渐渐的变势,割裂,甚至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而中间者,像康熙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更是一种两极的割裂。不是不存在父子之情,而是朝势之中,太子身后一波人,逼迫的太子不得不随波逐流,然后渐渐的父子离心,渐渐的放弃了一些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而康熙也是最恨太子守不住心。更恨太子身后的人的推动,利用太子要往前走一步。

身在江流之中,心中有怯意的人,就是弱点,这个弱点,足以催毁父子的关系。

太子的能力不可谓不强,然而还是大风大浪给摧毁的什么也不剩了。

可是始皇信扶苏,他的长公子,无论如何,都是守得住本心的,对他这个父亲的时候,是这样,比如以前吧,他哪怕知道说出主见会失宠,可他还是说了。面对臣子的时候,他也一样能坚守自己,所以他与李斯关系也就那样,僵的很。不是扶苏有私心,而是扶苏坚持自己的时候,不给李斯面子,李斯这个地位了,难免挂不住,又公然的说到政见不和等等。

所以他太知道,扶苏一定会像个定河神柱一样,稳稳的立在江流之中,无论是谁都动摇不了他的本心。

这是始皇最为看中的品质,无坚不催的本事。只要正了名,纵是李斯也会渐渐臣服的。谁能不尊崇这样的储君,况且扶苏学习能力又超级强。

始皇当然知道,以后东宫有了小朝廷,自己也得退居二线,自然而然的有了威胁,这几乎是一种趋势。

可是现在的始皇,其实不像以往那样了。遇到小老太开始,他的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不再害怕苍老,不再像以往那样像个老虎一样,因为牙掉了,老了,战斗力没了,而害怕别被的虎拱下虎王的地位。

现在的始皇,心中也已经换了一层心境。这一切,都是因为与小老太的奇遇,神奇的改变了这一切。

若未遇到小老太,也许始皇依旧还是那个人……

只是现在,他已经不必去猜忌,无须去守护什么。他不再害怕苍老,不再害怕长子的优秀,长成和威胁。

从他让扶苏处理奏折开始,他就已经有逐渐放权的意思了。

始皇不止是为了社稷而用扶苏,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他最最信的人,是扶苏。

扶苏长大了,稳重了,成了储君。

而始皇莫名的就是知道,哪怕始皇不怎么管事了,扶苏也绝不会将他赶下台,看着不可一世的皇父如此狼狈不堪。他只会像个真正成年的老虎一样,守护着父亲,哪怕他的父亲,已经不理事,哪怕他瞎指挥,老糊涂了,他也信任扶苏绝不会急着登基,而忍心看到皇父如此的狼狈不堪。

就是这样,他的这个儿子,慈仁就在这里。这不是心软,是真正的大慈大仁的尊重。

因为扶苏就是这样的人啊,所有人都动摇不了他内心真正的坚守。

他的存在本身可能是威胁,因为他的确强大,可是始皇就是知道,他的心绝不会威胁。比起很多守不住心的人,他的长子扶苏,像个守礼守节的尊者。

这般的品质,像大地一样稳重,值得依靠。

不用叮嘱,始皇都知道他一定会尊敬父亲,尊敬后宫妃嫔,善待他的弟弟妹妹们,还有宗室王等。

人品贵重,说的就是扶苏这种人。

这样的人,会让天下贤才聚心的。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明珠一样亮眼的发光体!因为他的存在,就是信任本身。他有着连始皇也未必有的资本。这就是他的长子,他的骄傲。哪怕才能,可能不及始皇本身,然而,扶苏身上也有着他所没有的东西。

始皇万分欣慰,坐了下来,扶苏便亲近的靠近在他身边,与始皇说了在大清的好东西。然后又说了弘昼的事情,扶苏坚持要再增些兵去,始皇无奈的答应了。

其实再增兵去不过是保护弘昼。那些乱子,现在尽力的镇压安抚,其实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