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长公子回(第5/6页)

始皇不禁忆起自己在赵国的经历,自己原先就有遗憾,难道让扶苏也与自己一样吗?!虽然他并没有再去为质,以后秦国的公子都不用再去为质,可是也没有必要非要让孩子吃苦。

做老子的,总得,总得……

他的心态得改,可以学一学雍正,雍正是没空理会儿子们,而他,其实是没耐性和耐心去理会儿子们。

以后这个继承者,总得培养出来,无论是从血缘上,情感上,还是观念上,能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哪怕理念有些地方是真的不同,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他是自己的延续者,而不是直接否定全盘者。

在他活过来的那一刻,其实一切都已经改变了,既然是接续来的人生,至少要与以往不一样。

至少对扶苏,对秦国,对臣子,对百姓都要不一样,才不愧这接续的人生,和自己的奇遇。

现在的始皇的心态,真是以前不能比的。

他看着扶苏,一想到他傻傻的真的自尽了,心中一痛,又是一酸。

终是好孩子!

以后总得将他当成是平等的生命和灵魂去看待。不光要教他,更要多听听他的意见,他的见解,他的心声。

不敢妄想说一朝一夕而成就互相信任的生命,也未必能做得到像雍正父子那样的皮,但是至少有人矫诏的话,他会对亲生父亲有点信心,而有勇气来问问自己的决策,而不是真的信了,一声不吭的喝药就去赴死。

多傻啊。

也多不信任自己啊。

始皇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一刻,难得的忏悔起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不合格。

一直以为,国君都是那个德性的,忙,而且就算得闲了,也没那闲功夫与儿子孙子的瞎折腾,说废话。这一刻的始皇难得的反省了反省自己。哪怕只是为了秦的江山的继承人的培养,也得耐下性子做一个亲子关系的更进了。

野心勃勃者,似乎都将精力放到了别的所谓大事之上。很少去反省父子亲情的种种。

如今始皇过五十了,这一刻倒是悠闲了下来,心态上,也有了很多很多的进步。

他伸出手,似乎想摸一下扶苏瘦瘦的脸,然而终究是因为太不熟悉,太不习惯,最终只是抬了抬手又收了回来。

天家父子,终究是难以像普通人家的父子这样的。

始皇回正殿去了,不禁想,要是如同那雍正能下狠脚,去踢他家老五,那般亲密,委屈能说出口就好了。

然而,他与扶苏只恐很难。他这么对胡亥也许还有可能,对扶苏,一定要有对儿子的尊重。

人的性格真的千花万像,各有不同,不同的人,便须得有不同的对待方法。

扶苏瘦了,始皇亲自吩咐下去,以后与长公子衣食在一宫,寝也是正殿与偏殿的区别。

俨然一副亲自教导的架势。

李斯在宫外已经听到了动静,长公子回来这么大的事,谁不盯着啊?!

李斯之前已然被始皇敲打过一瞬,赵高有矫诏之心,诛灭了。李斯哪还能不明白轻重。他心里也是有数的,因此并不意外。因为他知道,始皇虽未封太子,然而太子人选,只有长公子一人。封与不封有甚区别?!

更何况还吃住同宫,只分正侧殿。

这般一来,谁能不知始皇心意?

所以对来旁敲侧击想问个究竟和陛下之意的人,李斯却很淡定。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始皇托以重任与扶苏了。

事实上,连李斯都很意外始皇的变化,以前的始皇是压着扶苏的,绝对不容谮越与置疑,因为不喜他的政见不同,还将他打发到了边关去。

而现在,俨然是要封太子和分权与扶苏的节奏。

也真是奇葩,始皇是什么人,什么性子,李斯再清楚不过。然而现在的始皇,他的确是有些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因为这个转变,他看不清,所以更加审慎,唯恐会跟不上始皇的转变步伐,而落得与赵高一样的下场。

李斯被敲打过,现在是真的半点的杂念也不敢有。

他知道始皇脑子里清明的很,更知道始皇接下来会做什么。因为李斯只是让来打听的大臣们都回去了,只要他们安心做事,少掺合陛下的决断和宫里的事情。

当然了,他也敲打一番底下的大臣们,将陛下交代下来的纸给做好,同时做好收尾工作。

比如发动民夫修的阿房宫之类的全部烂尾了,烂尾就烂尾吧,不修也就不修了吧,但是,这些民夫若是处理不好,始皇特意叮嘱过的,如果还出了问题,可都是他这个丞相背锅。

李斯只要一想到到时候做不好,始皇便会怀疑他这个丞相只有灭六国之智,却无治国之能,借此把他撤换掉,李斯一想就心塞死了,便死死的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