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页)

许鹤宁见太子坦然承认过错,抿抿唇说:“殿下言重,臣只是尽本职。”

陆大人眼底有着笑意,附和太子道:“肃远侯确实功不可没。如今知县已经招供出被拉去当苦劳的流民所在,我准备让锦衣卫去把人都救出来,但安置还是大问题,不知肃远侯有什么好法子?”

从许鹤宁的表现,陆大人自知自己也小看这个水寇的青年了。他来自民间,应当更能明白要如何抚民。

“殿下既然想要安顿流民,也不是不行,就是需要朝堂施压。”许鹤宁确实有想法,迟疑片刻缓缓道来,“既然那些商人已经用流民去做农活,那就让商人先把劳作的酬劳付了,让人见证全部交到流民手上。朝廷给流民入户当地户籍,派当地驻兵和流民一起开荒建立新的村子,为了避免流民大量涌入,朝廷按地方赋税收入来分派增加的人数。”

“前边已经有许家这样的商人牵头开始赈灾,那肯定还会有更多商人也愿意为流民出银子谋名声。开荒所用的花费相当于朝廷不用负担,地方不用负担,地方官员自然乐见其成。”

“等到开荒结束,就会有新的田地,流民生计有后续。而西北赈灾有效的话,流民也会越来越少。唯一有不忧虑的,就是要各地加强安防巡逻,流民心性不一,得严防像今日的挑动者。”

这样一来,也能减少百姓落草为寇,祸乱一方的事件。

太子闻言双眼一亮,对许鹤宁这种薅羊毛治理流民的方法真要叫绝。

“好!孤现在就写折子送回京城,肃远侯跟孤来拟折子。”太子当即拍板,带着许鹤宁到书桌前。

他刚提笔,就又从椅子里站起来,把笔递给许鹤宁:“你来写!”

许鹤宁神色古怪看他一眼,拒绝了:“臣字丑,亦不会措词,怕表述不清。”

太子盯着他看两眼,无奈摇摇头。

就没见过给功劳还不受的,他可不信许鹤宁不明白自己让写折子的深意。

但许鹤宁就是站没站相的,靠着桌子一副懒懒的样子,就差面上写着:老子不想欠你人情。

在太子奋笔疾书的同时,县令的口供亦送了过来。

县令打算跟许鹤宁推算无二。先让人乔装去挑拨流民首领对衙门的仇恨,再送假消息,说太子并不在衙门,冲击衙门抓住狗官就能开仓抢粮。

然后他们还能集体上书太子,先揭发狗官,后威逼太子好让他们留下平息民怨。

县令可把那帮流民想要什么的心思都揣摩得透彻,但是那帮流民哪里知道县令可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活着向太子上书。

他们暴乱,锦衣卫和禁卫自然是举刀镇压,死人还上书个屁。

县令为了不让太子起疑自己,连家眷都推到最前头,连带云卿卿也被算计在内。偏偏他遇到一个同样懂得流民想法的许鹤宁,再细密的计划都被一眼粉碎。

所以县令也是个倒霉蛋,直接作妖把自己作死了。

哪怕他忍一忍,做做表面功夫,不去煽动流民,等太子走了再镇压,也不会落得要脑袋搬家的下场。还牵连出一串官员名单来。

最占便宜的,反倒是太子,算是渔翁得利。

县令不蠢,输在时运,许鹤宁看完供词,冷哼一声,已经盘算好怎么折磨在牢里等死的县令。

死可是解脱,算计他的人,没有那么好下场。

陆大人看口供看一半,就见许鹤宁满眼戾气盯着口供,手一抖递过去:“肃远侯看看?但不能撕……”这水寇恨县令就恨县令,可别迁怒一张纸,虽然他夫人很无辜。

但是这口供上去,估计皇帝会给许夫人补偿的。

许鹤宁:“……”这陆大人什么毛病?他为什要跟一张口供过不去?

此际,太子已经写好折子,再度喊许鹤宁过去看有没有要增减的地方。

许鹤宁望着太子的字迹,没头没脑就地问了句:“殿下的字师从何人?”

太子心头却一跳,笑笑掩盖情绪道:“临摹一位大家的,多少写出了点风骨。”

大家?

和他母亲教他的字迹有些像,估计是她母亲也喜欢那位大家,才会写出字帖让他对着练。

他哦了声,没有多想,细细看折子。内容并没有出入,还看到太子特意在折子后注明是他献的计。

他面无表情递回去,当自己什么也没有看见。

太子依旧笑着:“今日是你给我上了一课,晚上孤做东致谢,不知侯爷和侯夫人可赏脸?”

太子态度十分友善,让许鹤宁想起云卿卿在马车里说的那些话,把视线转向外边的庭院,片刻后才点点头。

“好,暂时合作愉快。”

他冷淡丢出一句,压住想往上翘的嘴角。

太子眼底就染着由内心而发的笑意,正点头说好,就又听到他说:“让衙门的厨子还上那道酸酸甜甜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