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有人借势!(第2/2页)

这些从国防科大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没费多少力气就成为了单位骨干,那些去了高校工作的学生更是成为少有几个能发表国际论文的研究员。

国防科大毕业的学生都这样了,那些老师能差?

有些学校就动起了脑子,苏娇杨从全国各地的高校里挖人,那他们也从国防科大挖点人,这不过分吧!苏娇杨挖的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骨干,他们只是挖点儿国防科大的学生,算是稍微讨一点利息。

就这样,国防科大的学生一跃成为了被各大用人单位哄抢的香饽饽。

这年头,国家确实包分配,但分配的工作有好有坏,有人能够直达天听,有人就得下基层,国家分配的工作并不全都是好的。

国防科大的学生不用等国家分配就能找到工作岗位,还是从一堆好岗位中挑最好的那个,谁会不高兴?原先还有人觉得国防科大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不仅仅抓学风建设,还强制要求学生锻炼身体等等,管的有点宽,如今一看毕业时的待遇,再没人说国防科大不好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想想能耐如苏娇杨,遇到课题的紧要关头,她都得连着熬好多个通宵去干活,他们的身体素质若是不练好的话,将来是想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吗?

更何况国防科大虽然强制要求学生锻炼身体,又没有强制学生为国防科大干活,身体锻炼好对自己有帮助,又便宜不了别人。

一时间,原本名声不显的国防科大突然就化身半路杀出来的黑马,名气直追京大清大,担任校长一职的陈泽之同志受宠若惊,别人都说是他会带队,可他自个儿心里清楚,国防科大的学生身体素质提上来了,这与他的要求有关,可国防科大的学术底蕴提升上来,他是半点力气都没出的,主要还是靠苏娇杨。

————————————————

苏娇杨俨然已经成为了学术圈中的红人,并且她的影响力还有渐渐向其他领域扩散的苗头。

这不,杜家庄的老杜家一家人就看到了《百姓日报》对苏娇杨的报道,杜大嫂原先正掰苞谷呢,结果看到自家男人拿回来的报纸,险些把自个儿的手指头给掰折了。

杜大嫂瞧着那报纸最中间贴着的黑白照片,定了好一会儿神后,才问自家男人,“孩子他爸,这……这不是咱弟妹吗?”

杜老大点头,脸黑的像是猪圈里刚捉回来的小黑猪。

杜大嫂瞅瞅那报纸中间的黑白照片,再瞅瞅自家男人的表情,心中咯噔了一下,问,“孩子他爸,三弟妹年纪比咱们略微小点,当初不是说考上大学去念了么?怎么年纪轻轻就……就没了?”

杜老大的脸色越发黑了,“什么叫年纪轻轻就没了?人家活得好好的!你看看这报纸……算了,你不识字儿,我给你念,人家现在是国家顶级的科学家,在国内国外拿了不知道多少奖,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前两年咱村后头不是修铁路吗?就是贼快的那个铁路,报纸上说,那个铁路就是三弟妹带头修的。”

杜大嫂指了指那照片,继续低头掰苞米,“那和咱家有什么关系?你说这报纸也是怪有意思的,人家活的好好的,非要给人家挂一张黑白相片上去,看着就和遗照一样,我还以为三弟妹年纪轻轻就没了呢!不过也不能叫人家三弟妹,三弟都不回家了,哪有什么三弟妹。”

杜大哥将报纸折好,压在窗台上的一块砖下,问,“咱妈那边呢?你给做饭了没?做好的话,就把饭给送过去吧!我瞧着咱妈的状态有些不太好,怕是没多长时间了。”

杜大嫂掰包谷的手又停了下来,撇撇嘴,问,“你说要不要给老三去一个电话?这老三的心肠也是真的狠,当妈的当初就是毁了他的一门亲,他就真能狠下心肠来多年也不回家一次。虽说每个月都会有钱给寄回来,可老太太要的是钱吗?老太太想见的是他杜老三!”

杜大哥知道自家的家事理不清,也没再多费什么口舌,只是同杜大嫂说了一句‘我去给老三去个电话’之后就出门了。

杜家的条件一般,虽说老三杜振华出息了,但杜振华因为当年的事情同家里闹掰,连自家亲妈都没原谅,当哥当嫂的能粘上什么光?

杜大嫂瞅了瞅被杜大哥压在砖块下的那份报纸,想了想杜老太的情况,眼珠子一转,来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