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飙车车神(第2/3页)

万事开头难,所有在开头的过程中,最不能畏难。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解决难题的能力,而是被吓死在难题之前,根本没有勇气向难题挥出手中的四十米大刀。

新学期开学,苏娇杨照例每周都要给学生上一两堂课,原先与苏娇杨同时入学的那些学生已经走到了大三后半学期,马上就要步入大四,开始紧锣密鼓的毕业论文准备工作,有很多前瞻性强的学生已经开始联系毕业论文的导师。

苏娇杨身为数学系内唯一一个顶级期刊的审稿人,还那么年轻,许多学生都认为苏娇杨一定有学数学的法宝,因此苏娇杨一下子就由让学生们闻风丧胆的灭绝师太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灭绝师太是数学系的学生给苏娇杨起的绰号,主要是因为苏娇杨上课的时候不苟言笑,对学生颇为严格,课后考评更是铁面无私,学生该拿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一分都不会多给,一分都不会少给。

苏娇杨面对这么多主动求带的学生,立马就想到了去年年末在大会堂见到老领导时,老领导对她说过的那番话。

教书,愚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想要研究理论数学,这玩意儿是需要天赋的,天赋不够的人去跳进理论数学的坑,那纯粹就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

可要是来研究应用数学,只要将浩如烟海的数学工具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打磨好,就能出去揽瓷器活了。

而且应用数学的发展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是有立竿见影之成效的。

苏娇杨脑子里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科研计划,索性决定将自己第一批带的学生都当成各个行业的补丁来带,哪里有洞就去补哪里,于是乎,她第二天上午就去国防科大其他系串门去了。

苏娇杨问人家的话特别简单粗暴,“你们系里有那种需要数学功底强的人才能解决的问题吗我们一不要钱,二不要项目,免费出人出力帮忙解决,只需要你们将问题提炼好,把那些涉及到你们专业知识的部分尽可能隐去,最终只留下与数学想关的东西。”

其它院系的人都高兴坏了。

只要是工科院系,哪个课题组没有一两个棘手的数学问题需要解决

地矿系的孙主任为了表示自己对苏娇杨的支持,直接号召地矿系的老师贡献问题。苏娇杨之前配合地矿系研究出来的成果现在还被当成光荣材料贴在地矿系的宣传栏中做宣传呢,地矿系的老师怎么会不知道苏娇杨有多么厉害

地矿系的老师贡献问题时,那叫一个积极踊跃,半天不到,就贡献了将近二十个数学题目给苏娇杨。

可问题是苏娇杨不仅仅问过地矿系的老师,向机械系、电工系等她都问过了,如果每个系都送与地矿系一样多的问题过来,苏娇杨觉得就算将所有的大四学生都让她带,那也没办法将这些问题给解决掉。

于是,苏娇杨就出了一个馊主意压缩问题。

她对地矿系的那些东西都熟悉的很,面对地矿系提交上来的二十多个题目,苏娇杨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硬是将那二十多个题目压缩成了四个,这直接导致那些题目的难度激增。

同时,压缩题目数量但不压缩难点数量的要求也被苏娇杨传到了其它系里,那些系里群策群力,有的系里拿出一个篇幅长达三页的大命题出来,声称这只是一个问题,还有的系直接将数十个问题编到了同一个大框架下,将这个一道难过二十道的问题给苏娇杨送了过来。

苏娇杨看着那些问题,稍作修改,就将题目给那些找她做毕业论文导师的学生给分发了下去。

那些学生差点哭晕在厕所。

了整整三遍,连题目的意思都没有懂,这等难题该怎么做

不过好在苏娇杨并非那种不负责任的人,她知道这些题目虽然难,但这些学生已经撑过了如此高强度的两年多学习时光,余下还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只要用点心,这些题目一定会解开的。

第二天,苏娇杨就将学生喊到办公室去开小会了,她同那些学生大致讲了一下时间规划,然后道“如果你们想要换题目的话,随时都可以换,但我到时候只会给你们一些理论数学的题目,而且是做出成果来之后就能在数学纪年发表的那种,只会比这些题目难,不会比这些题目简单。”

“我不希望你们被眼前的题目给吓到,生出畏难情绪。这些题目都只是套了一个你们不熟悉的专业壳子,你们可以去用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熟悉这个壳子,一点点敲碎它,然后看到这些壳子里面包含的数学问题的真面目,这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