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1章 庆功与威胁(第2/3页)

作为穿越者,张越自然无比清楚这一点。

故事,那是讲给别人听的。

对自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包一个大红包,封官许愿,升官发财。

这样的上司,才会有人追随。

……

看着众人,欢呼雀跃,三五成群的向着太上皇行宫方向走去,张越则回过头来看着那副新丰堪舆图。

内心充满了满足。

全县八万多亩私田(本来在册不过七万亩,但张越上任后,通过清丈土地和人口登记,抓出了被隐匿的上万亩土地),一万四千亩公田(本来是不到八千亩,但是张越上任后砍了几个不看眼的地主豪强,于是新丰公田数量暴增一倍!),现在除了那休耕的三万多亩土地,其他已经全部种上了宿麦。

宿麦播种面积接近了六万亩。

七个月后,它们将至少产出三十万石小麦,磨出二十万石左右的麦粉。

可以养活至少二十万人口。

以不到十万的人口,最多四万青壮,就能养活二十万人口!

这毋庸置疑,在这西元前,是一个奇迹。

更不提,张越在鼓励宿麦种植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家种两桑、半亩葵、五十本葱、都养两母彘、一狗、十鸡’的政策也普及了下去。

桑苗、蔬菜种子、种猪和雏鸡等生产资料都是由县衙假贷给百姓。

而百姓,则只要满足‘没有犯罪记录,拥有至少三十亩土地’的条件,就都可以向官府申请假贷。

利息嘛,很低,只有十分之一。

以三年为期,分期偿还本息。

而资金则由袁广汉牵头的‘义商’团队提供。

对于袁广汉来说,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首先,这个假贷政策是新丰县衙作保的,资金也是直接提供给县衙,再由县衙向他们购买相关商品,假贷给百姓。

这本身就有许多赚头,虽然赚的不多,但对商人来说,这种没有风险,而且长期稳定提供收益的买卖,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更别提,这借出去的钱还有利息能拿。

袁广汉的商业意识何等敏锐?

他只是听张越一说,稍微一提醒,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这特么是最赚钱的买卖啊!

更不说,现在整个关中的商人们,都是惊弓之鸟。

槐市的子钱商人们集体扑街后,执金吾却根本没有停止动作。

一个又一个大商人,锒铛入狱。

罪名嘛,也是各种各样。

什么囤积居奇,什么谋杀,什么阴与匈奴私通。

变着花样的安上去。

后台再硬,也不敌执金吾的凶猛。

但,那些在新丰有投资的商人,却莫名的都没有被牵扯。

袁广汉等人,若还不懂这其中的玄妙,那就是白活这么多年。

所以,别说有钱赚。

哪怕张越让他们纯出钱支持,也是眉头都不眨一下的。

而随着这个政策的普及,新丰的农副产品,未来的产量恐怕也会大增。

如此,新丰能养活的人口,就可能达到三十万甚至更多!

想想看,若一个新丰就能养活三倍四倍甚至十倍于己的人口。

朝堂上,谁能拒绝,谁敢拒绝张越的政策?

一切顺利的话,不消五年,关中就将重新变成秦代的那个天下粮仓。

不仅仅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有力支援天下,支援边塞。

“这天下,舍我其谁!”纵然是张越,想象着这样的将来,胸膛也是充满了得意与骄狂。

“侍中……”就在这时,胡建忽然走到他面前,低声禀报道:“侍中命我做的调查,已经有结果了!”

他将一份文牍,递给张越,道:“经过臣下与新丰乡亭官吏们的调查,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日子来,多次出入新丰乡亭的士大夫来历、背景……”

张越听着,从畅想中回过神来,回到现实,拿起那简牍,打开来一看,脸色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真是来者不善啊……”张越低声叹着,然后对胡建道:“辛苦胡令吏,烦请胡令吏,继续盯着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告于吾!”

“诺!”胡建闻言,恭身应命。

对于法家来说,执法只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

事实上,诸夏民族的特务政治,也是法家第一个搞起来的。

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总结起来,其实就特务监视、中央集权、改革法令,鼓励生产。

胡建虽然没有学习过怎么搞特务,但是,一上手,却是莫名的熟练。

让他自己都感觉有些惊讶。

……

送走胡建,张越捏着那简牍,脸色凝重。

好家伙!

现在,在新丰乡亭,每天都有来自各方面的人出入。

有些是光明正大,像十余日前的褚大一行一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