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3章 上任(3)(第2/3页)

不然,那就是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为仇寇了。

像那种心安理得的享受臣子与百姓士民大礼,自己大大咧咧的家伙,不是夷狄酋长,就是非君之暴君。

这在汉代价值观里,是会被‘天下共击之’的。

张越甚至听说了,如今在匈奴的单于庭里,在卫律和李陵的影响下,连匈奴单于,也学会礼仪尊卑和仁义道德了。

反正,自儿单于以降,匈奴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文明,也变得越来越像汉人。

苏武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听着刘进轻声道:“诸位父老乡亲,小子进,恭问诸位父老安!”

说着就又是长身而拜。

父老乡亲……这个词汇,自从被刘邦用了以后,基本就成为了刘氏专属了。

“臣等(草民)恭问殿下安,愿殿下富贵常享,永永无期!”无数人更是听到‘父老乡亲’这个词汇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感动的泪流满面,激动的难以自抑,只恨不能立刻给刘进做牛做马,挡枪挡箭。

因为,当刘进开口讲出‘父老乡亲’这个词语时,就已经宣告了,他们与刘进之间,缔结了一种玄妙的契约。

互相之间,几乎已经被一种神圣的纽带联系到了一起。

刘进是君,他们是臣。

君对臣负有责任和义务,而臣对君同样负有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这个契约,比白纸黑字的血契还可靠、牢固。

先帝时,废太子刘荣死于长安,猜猜看他死后发生了什么?

数十名曾经食禄于他或者曾经是他食邑县的士大夫官员,集体在刘荣墓前自杀,以决绝的态度,宣告了他们曾经的誓言。

君不负我,则臣不负君。

生生世世,生死相随。

历史上,巫蛊之祸,也发生了相同的悲壮之事。

大批太子据的宾客和官吏,在太子据死后,自杀于其墓前——都不需要国家去抓,他们自己求死。

唯一一个选择苟活的是张贺,而张贺选择苟活的原因也很简单。

有皇孙需要他抚养。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汉室的太子,因而得到了无数的力量。

而如今,刘进亲临新丰,直面新丰百姓,立刻就收获了数不清的忠诚。

尤其是徐荣更是眼泪哗哗,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效忠并且忠于长孙,辅佐和匡扶长孙!

张越看着这个情况,也是有些羡慕。

只能说,封建时代的百姓的民心,太好收割了。

统治者只需要稍微会点演技,学会做些姿态,轻轻松松就能收割民心。

若再推出几个优惠政策,偶尔关心一下百姓疾苦,那就是万家生佛,圣王在世了。

可惜,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会有很多渣渣搞砸。

古人说:肉食者鄙,真是诚不欺我!

这样想着,张越就欠身向前,道:“晚辈张子重,见过诸位新丰长者、君子及父兄!”

父老乡亲,臣子是不能用的,但父兄还是可以勉强用一用。

“见过张侍中!”无数人纷纷再拜。

但心里面却都有着疑惑:这位侍中官,不是外号‘张蚩尤’吗?怎么说话如此和气?似乎是一个温和君子?

就听着长孙向前,抬手道:“诸位父老快快起来吧,地上凉……”

众人闻言,连忙拜道:“谢殿下恩典……”

这才各自起身,然后悄悄的抬眼,向前打量着这两位将主宰新丰的大人物的面容。

长孙殿下,身着衮服,头戴冠琉,举止得体,果然是穆穆君子。

而那位‘张蚩尤’,更是神采奕奕,看上去温文尔雅,如同从诗书之中走出来的谦谦君子。

……

“这……这……这……”徐荣抬眼一看,瞳孔猛然放大,眼前这两位……怎么这么眼熟?不就是那日的那两位采风士子?

“果然是刘氏长孙啊……”徐荣在心里感叹着:“有文景遗德之风!”

徐荣的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了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听长辈讲述过的,那些先帝年轻的时候,在关中到处游玩的故事,以及当今天子年轻时的一些放浪之事。

他本以为,这些事情已成绝响。

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直面传说,直面故事的一日。

而一位能懂得体察民情,考察民间疾苦的长孙与侍中官来了新丰。

他们将给新丰带来什么变化?

徐荣一下子就满怀期待起来。

“圣天子呦!”徐荣正感叹着,就听着不远处的一个老农忽然抽泣了起来,哭着道:“老儿何其有幸,竟曾蒙殿下与侍中亲临,以问疾苦!”

王富贵现在感觉自己就仿佛沉浸于蜜糖罐之中。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汉长孙和大汉侍中,居然曾经亲临他家,向他致意,曾经亲自询问他家疾苦。

“吾家有救了!有救了!”王富贵又哭又笑,像个孩子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