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们看到这个村子有什么感想?”

大家纷纷低头。

他们以前也到乡下玩过。全村人拿他们当贵客款待,热情得不得了。

到河里捞鱼,到圈里逮鸡,拿出粮食磨细面。

尽可能给他们整出一桌好饭好菜。

他们跟那些孩子一块斗蛐蛐,玩蝈蝈,斗草,放风筝。好玩的地方太多了。

走的时候,他们还有些不舍。

谁成想,只是短短几年,再次下乡,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完全调了个儿。

难道这就是成长的烦恼?

大家安静了好半晌,直到有人憋不住,先开了口,闷闷地,“这个村子太穷了。”

有些人家穷到连土坯墙都开裂了,四面漏风。

公孙竹时常受女孩子追捧,除了他本身颜值出挑,再加上他爱装逼,还包括他这人比较怜香惜玉,自然看不惯那大山的做法,“太愚昧了。就为了多得一吊钱,就把女儿卖给人家做共1妻。简直不是人!”

陈为连连点头,“对对对。亏那村长还有脸说彩礼贵。他们生下女儿就给活埋,女孩一年比一年少,能不贵吗?如果他们好好养大那些女孩,互相嫁娶。我就不信,他们儿子还能娶不上媳妇?”

陆时秋看向张承天。他怀里正抱着孩子,经过村长媳妇指点,他现在抱孩子的动作非常标准。听到先生提问,他支吾半天说不出口。

因为他想到自己跟陆令仪争辩时说过的话了。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孩子,三个月大的婴儿,皮肤应该白的像豆腐,可这个孩子却很黑,黑红黑红的。将来这个孩子长大,如果那个大山找上门来让她尽孝,她乐意吗?不!她不乐意。

他似乎在这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叫生恩不如养恩大。

陆时秋也没有刻意为难张承天,而是看着大伙,发表自己的观点,“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在我看来,人性不能简简单单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多做事都是基于自己的出发点。”

学生们抱着膝盖,看着他。

陆时秋继续反问他们,“如果这个孩子是个男孩,你们觉得那个大山会把他卖了吗?认为不会的举手。”

众人齐齐举手,“这怎么可能。”

陆时秋摊了摊手,“那你们说为什么?”

有人举手抢答,“因为男孩可以传宗接代。”

有人道,“因为男孩可以养家糊口,可以给他们养老送终。”

还有人道,“因为大山重男轻女。”

……

总之换个性别,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理由也很充份。

陆时秋又做出假设,“如果这是个男孩,但是他腿断了,这辈子都没办法行走。如果我出钱,他会把孩子卖了吗?认为不会卖的举手。”

学生们拧眉深思,有一半学生举了手。

有人不确定,“会吧?”

也有持反对意见,“不会吧?毕竟是个男娃。就算不能走,但他依旧可以传宗接代。”

陆时秋点出,“你看?同样是男孩,腿断了,干不了重活,大山这个父亲就有一半的概率会把孩子卖掉。这就是人性。”

“他卖掉孩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孩子断了腿,不能给大山养老送终,也不能养家糊口。你说大山重男轻女吗?不!因为他自私。他生孩子不是因为他爱孩子。只是因为生下男孩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好处。这世上像大山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父母是真正的爱孩子。但是这种人占极少数。”

大伙低头沉思。

尤其是张承天犹如被人打了一闷棍。他现在已经不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对的了。

陆时秋在大家面上溜了一圈,又继续道,“我们一样也是自私的。跟不认识的人交往都是出于利己这个目的。”

大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我觉得你说的太片面了。”张承天坚决不相信他的亲人疼爱他是因为利己,他反问陆时秋,“陆先生,你当我们的先生教我们知识,难不成你也是利己的?”

“那当然!”陆时秋直言不讳,“我教你们知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们的父母能给我带来钱财。”

这些学生最大也不过二十,大多都在十六七岁,听他讲得这么直白,一个个都有些受伤。

陆时秋见他们一个个蔫头耷脑,笑着摊了摊手,“但是我真的教你们知识了。我会尽我所能让你中举,中进士。等你们将来当官就可以造福整个月国。你们觉得我做错了吗?”

学生们下意识摇头,虽然先生是为了挣钱,可他竭尽全力教他们成材。每一堂课都言之有物,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他这个先生当得很称职。

陆时秋很欣慰,又继续道,“再有一个,我为什么挣钱?而且还要那么高束脩?因为我挣钱是为了养这些孤苦无依的小婴儿。这些孩子是无辜的。她们原本是抱着多么大的期望来到这个世上,可是她们连看看这个世界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自己的亲人给杀害了。多么可怜可悲的事情。我有四个女儿,也没打算一定要个男娃传宗接代。但我觉得知足。我四个女儿个个乖巧懂事,是我的贴心小棉袄。我想要其他孩子也能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