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贺林轩把脸红的夫郎牵到桌上,和张河说:“阿嫂,阿兄在陪客人,让我们别等他了。”

“不管他,咱们吃自己的。”

说着,张河看向何谚,道:“大人上回和夫郎来府上,都没好好招待你们,实在怠慢了。”

何谚忙摇头道:“我和恒之、林轩都是平辈论交的朋友,不讲这些虚礼。”

张河这才罢了。

他有着武人一贯的毛病——打从心里不把文人放在眼中,可到了斯文人面前气势又不自觉地矮一分,因此显得很是客气。

蓝氏看出来,数落道:“怎么不去陪着客人,我同河哥儿还有勉之和孩子们在一处多自在,你偏来煞风景。”

李文斌失笑,“嫂子你可别当着我们的面教夫,怪叫人不好意思的。”

蓝氏脸一红,瞪他一眼,“我认识你可太晚了,你阿嫂可说你从前都不这样说话,全叫你夫君给教坏了。”

然而李文斌现在脸皮已经练出了火候,这种话等闲羞不到他,反而道:“你也让你夫君多教教你呀,往后才能少吃亏。”

蓝氏见说不过他,忙拉着张河当帮手,三人说着说着就笑作一堆。

何谚完全插不上话,见贺林轩问侄子书院里的事,便凑了一嘴。闻得李信今年十一岁,就在山水书院求学,当即笑道:“如此说来,我也算是你的师兄了。”

又问:“可读到经史了?十一岁当要考童生了,可有准备?”

李信被他问得一懵,转头看了眼贺林轩,见他笑着鼓励自己,只好乖乖作答:“还不曾,只学了东肃地方志。阿父和叔父说再学两年下场考试也可,不着急的。”

何谚听了就摇头,连说:“十三岁就有些晚了啊。”

“虽说未必能一次中的,但科考这种事也要摸索。亲身试过走了感悟,知道自己何处不足,下一次才能做到胸有点墨,心定手稳。”

贺林轩听考神何学霸这一套长篇大论、一派分享经验的热乎劲,很是无奈。

看李信有心反驳却又口拙,只得替侄子解围道:“家里又不要他去做官,明事理才是第一,不必催促。再说,也不是谁都像大人您,十九岁就能高中。”

何谚还要说话,掌柜领着小二来上菜了,李信趁机拉着诺儿溜回阿爹身边,再不往他面前凑。

看何谚郁闷的样子,贺林轩忍笑说:“往后可别总和你儿子这般说话,当心他哭起来,嫂子找你麻烦。”

何谚却不以为然。

他的儿子也肯定能三岁学史,十九岁高中,还怕被问?

午食吃了大半个时辰,席间喝了点小酒,吹了许多牛,都自得得很。待才子们再次回到后院,气氛就比早上轻松许多。

哪怕州牧大人没有同席用饭,只在最后临席敬了一杯酒,大家也已放开手脚,谈笑自若。

午后不再对对子,而是论诗文。

便是用的聚贤堂今日出的题目——颂春雨。

何谚鼓舞道:“各位莫要藏私。若能挑战成功,除了林轩这处的上上宾,我也要将那诗收回去,挂在书房里,日日瞻仰。说不得还能染上几分诗气,明年也下场与诸位同乐。”

众人皆笑起来,为了能让自己的大作出现在州牧的书房而绞尽脑汁。

一炷香燃起,稍顷,他们正奋笔疾书思如泉涌,或背手踱步静静思量的时候,前堂忽然传来一阵叫好声。

喝彩声之大,都传到了这里。

何谚一乐,“看来前头先得了好诗,却不知是何等风采,竟叫人推崇至斯。”

贺林轩着人去前院探听,一边笑道:“大人真是见异思迁得紧,诸位可都听见了?若教外人拔了头筹,今日这酒可就不美了。”

众人都感觉到压力,原本有几个踌躇不定的立时开始提笔。

稍等一阵,掌柜过来了。

他带来那副被称誉的墨宝,恭声道:“回大人,回贺爷、李爷,诗稿在此,乃是山水书院一青衣学子所作。”

“此子年方十六,前头效仿着,也燃了香作诗,他不过一盏茶就写出来了,笔墨颇得人心意。方才他已被请入阁内拜读咱们的镇楼之作,还未出来,是以不曾过来拜见,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何谚摆手道:“不妨事。”

他将文稿在案上铺开,贺林轩和李文武过来看,已经写好的高平也凑了一脑袋。

只见那宣纸上写着:

远山朦胧似初醒,遥听薄云和风来。

青衫惹雨方始知,静待春丝入我怀。

高平点头道:“笔锋虽还稚嫩,轻重不一,不过十六岁能写出这样的诗已属难得。”

何谚也颇感满意,“看得出来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很有年轻人的朝气。”

说着,他看向掌柜道:“待会儿请他过来,让我瞧瞧。”

话音未落,便有一个小二匆匆走来,见主家正和贵人待在一处,忙停住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