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主血,养血必先养心

【气血养生经】  心主血,心生血,所以养血必养心,人身养护,最好由内而外,先从养心开始。

“多年的心血白费了”,“呕心沥血地工作”,我们经常这样把心和血自动联系在一起,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有没有一定的生理依据?

语言文学上的事情我们暂且不问,单单从医学上讲,心和血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医学认为血的生成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是在五脏六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非一脏一腑能为,首要的就是心。

心位于胸中,心包卫护其外,并与心系相连。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喻之为“君主之官”,有主神明和主血脉的作用,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小肠相合,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其气通于舌,开窍于耳,在液为汗。

心有两大主要功能。

一、主神明

神明指人的思维意识活动。古人认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自心发出,故有“神明出焉”之说。后世医家认为心主血脉,能奉血于脑而主神明,可供参考。神明的作用有二。

1.应变万物

经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均有这个含意。所谓“任物”就是指心神有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事物变化做出反应。“以知往今”指心神具有记忆和理解能力。因此,心主神明就是指精神意识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2.协调脏腑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所谓“不得相失”,就是说脏腑之间在功能上必须保持正常的联系。“主明则下安”是指心神能发挥主宰的作用,十二脏腑的功能便可协调统一。若心不能发挥神明的主宰作用,则十二官的功能便为所欲为,各自为是,发生紊乱的危险局面,故谓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可知主明或不明是脏腑协调的关键,因此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二、心主血

《内经》说:“心主血,为生之本……心充脉华面,在液为汗,开窍于耳及舌。”心主血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流通的能力。“心主身之血脉”,“心藏血脉之气也”,是说心得到五脏元真之气的充养便能主持血脉的运行。由此可知,心主血脉有赖于心气对血脉的鼓动作用而实现。

另外,《内经》还有“心生血”的记载,王冰释为“心之阴精,生养血也”,后世医家认为体内的精微物质,到心脏变为红色随血脉循行的才为血,故谓心生血。

正因为心主血,心生血,心伴血,所以今天的我们,养血必养心。

有一个美容师已经年过四旬了,可没有一点儿衰老之相,不施粉黛却越发年轻,体态轻盈,容光焕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五六岁。有很多人向她请教驻颜之术,她说,自己并没有选用什么特别的大牌美容护肤品,唯有坚持“养心”二字,一直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所以看起来年轻有活力。

中医认为,一个人面色是否润泽,反映的是气血是否充盈。心主血,心血充盈了,人的颜面就会红润而有光泽。所以,养心,不仅能让人拥有好体魄,还能让人容颜润泽。

不懂得养心的人,就像不懂得要育花当从根部浇水、施肥。由于日渐加快的社会节奏、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脏受到的危害也越来越多,因此,缓解心脏压力应是现代人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建议可助您“一臂之力”。

1.工作上劳逸结合

人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承受能力,把握机遇,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喘气”的时间,尽量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

2.平衡利用身心功能

工作中若能“平衡”地利用身心各方面的功能,则获益匪浅。“平衡”是多方面的,诸如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左脑(抽象思维)与右脑(形象思维)的平衡;大脑各神经中枢的平衡;站、坐、走的平衡;用眼与用耳的平衡等等。这样能使生理和心理的功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益身心健康。每一个脑力劳动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使保健与工作结合起来。

3.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看看电影、电视等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时,亦不妨痛哭一场。心理学家指出:痛哭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哭后心情自然会畅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