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炫目(第2/3页)

于是他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只从宫门里被扔出来一个血淋淋的人头。

狗急尚且跳墙,何况已经察觉到异样的宦官集团。且对于宦官们来说,杀外戚已经是惯例了。桓帝时杀梁冀,灵帝时杀陈蕃、窦武,再到现如今杀何进,越来越顺手了有没有?

但可惜的是,宦官们低估了袁绍的大胆。

入夜,袁绍率领司隶校尉部的士兵共五千余人杀入宫中。火光从繁华的宫殿中冲天而起,掺杂在砍杀声中的只有一个口号:“杀光宦官,为大将军报仇!”

圆月被云层所遮蔽,等它再度显露光辉的时候,宦官的时代结束了,外戚的时代也结束了,但即将开始的却不是袁绍的时代。

雒阳城北二十里,西凉军的大营中。董卓面前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宦官,而董卓的桌案上,放着一张加盖大印的遗诏。遗诏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朕驾崩后,二皇子刘协承嗣宗庙。”

烛火将董卓的脸照得油光发亮,甚至比盘子里的烤羊肉还要油光发亮。“蹇硕,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侍奉先帝二十余年,他的心意我再清楚不过了。”老宦官泪流满面,“但董太后薨逝,二皇子在宫中孤立无援。何氏兄妹仗着有世家撑腰,嚣张跋扈,擅行废立。您是董太后远亲,又蒙受先帝的恩德,除了您之外,我再也找不到可以拨乱反正,匡扶正统之人了。”

“这……”

“若是二皇子登基,您就是大权在握的功臣,为大将军,为三公,都只在一念之间。”

实打实的利益让董卓心动了。他收起遗诏塞进袖子里。

雒阳局势瞬息万变,而冀州的消息是严重滞后的。

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到阵前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初一了。曹操他们刚好攻克了广宗,坐在敌军裹黄布的尸体上,周围一片狼藉皆是被摧毁的旗帜。

曹操还穿着盔甲,累得起不了身。他只抹了把脸上的黑灰:“你说啥?”

传令的信使比曹操要干净十倍,拱手道:“先帝驾崩,长子刘辩继位,改元光熹。”

曹操挥挥手:“知道了。”

“大兄,雒阳果然是……”夏侯惇凑上来,“那我们怎么办?”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曹操用剑支撑身体站起来,“咱们做好眼前的事,消灭黄巾,就是帮了朝廷大忙了。”

何进可以丢下黄巾跑回雒阳当国舅爷,皇甫嵩部可不行。怎么的也要先解决了张角。要不这边大军刚撤走,那边黄巾就喊着“苍天已死”杀过来了,岂不是笑话?

党锢解除大赦天下的消息传过来了,曹操在冀州大族那里借粮草被服,碰了一鼻子灰。

袁绍出任司隶校尉的消息传过来了,曹操在带着士兵破冰捞鱼,手都冻僵了也才够每人分上半条。

何进身死、袁绍屠宫的消息传过来了,曹操在看皇甫嵩鞭尸张角,此时大军已经弹尽粮绝,要不是胜利的喜悦在支撑,很多人都要倒下去了。

董卓杀入京城另立刘协的消息传过来了,曹操……曹操是真的想骂人了。他知道袁绍野心勃勃,也能够想象士族对宦官的滔天恨意,但他没法理解董卓这种不知廉耻的行事方式。

“董卓,不是该来冀州接替北路大军的吗?怎么杀入了雒阳,还自行废立?”曹操双手握拳,敲在几案上,“我们在这里苦熬,他们在雒阳争权夺利,连粮草都拖延多月,这要我们怎么办?”

将士们更是茫然无措:“董卓说先帝遗诏令他进京扶持少主登基。那到底谁是忠臣,谁是矫诏?唉,其实他们谁忠臣谁矫诏我们也不关心,将军我们什么时候撤军啊?弟兄们都顶不住了。”

全军上下几万双眼睛盯着皇甫嵩,等他拿主意。这个时候逃跑的张角弟弟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主要矛盾是饥饿。

皇甫嵩临危不乱,一边让士兵们打猎捕鱼,一边往雒阳方向移动。“我们皇甫家是凉州将门,从来只知晓保境安民,抵抗外辱。”他跟将领们说,“如今朝中动荡军粮供应不上也是无可奈何,诸位万不可心存怨怼。”

到这里曹操算是看明白了,皇甫嵩杀黄巾的时候不留情,但放在同一个阶层中,绝对是个老好人,忠、仁、义,道德楷模了。但他心里却总是不得劲。

曹操讨厌流血政变,这会让他想起很多年前失去祖父的那个冬天。记忆已经模糊,只有愤怒和恐惧还挥之不去。

光熹元年四月,耗尽粮草的大军带着张角的尸体返回雒阳,皇甫嵩部因为功勋卓绝,从上到下都升官进爵。卢植旧部就悲惨不少,不过是逃脱了牢狱之灾罢了。

因为黄巾起义杀了不少地方官,董卓就将平乱大军的各级将领分到各地去补太守、县令的空缺,同时令他们自行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