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隔天一早八点整。

比赛准时开始。

两所大学的学生准时从依兰古城的东西两侧入场。

进入比赛区域后, 光脑的绝大部分功能会被屏蔽,同时还会接入一部分伊甸的虚拟现实技术, 实时共享地图与参赛人数等数据。

进入比赛地图后, 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场景逐渐启动。

无数道极细的光束沿着依兰古城的边缘拔地而起,飞快划定了比赛地图的界线。

同时,所有人眼前开始跳出各种信息:

【比赛正式开始。】

【参赛双方拥有三分钟的备战时间。】

【请等候总指挥分配职务与装备。】

在伊甸的技术支持下, 所有人很快就进入了比赛节奏。

艾哲成效率很快,直接给姚栋和董毅两人分配了副指挥的职务。

董毅与艾哲成一样, 都是指挥系的尖子生,选他当副指挥自然顺理成章。

倒是任命姚栋时引来了不少人的侧目。

绝大多数学生对姚栋的印象还停留在向导系的万年第一。

知晓他指挥能力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伊甸上为数不多几个资深总指挥才了解他究竟有多厉害。

学生们虽然疑惑,但没人质疑艾哲成的选择。

艾哲成在他们之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学生们天然地信任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三人分工合作, 很快行动了起来。

艾哲成开始进行接下来的人员分配。

董毅带人去清点初始物资。

这一次的比赛与之前海岛演习不同。

当时在海岛上, 所有学生的饮食必须自给自足, 这一次联赛却不需要这么做。

比赛一开始, 物资箱里会给所有人提供一整天所需的水和食物。

然后每一天的固定时间点,都会在古城的固定物资点投放食物和水。

这样的赛制有利有弊。

优点是学生们不需要分出额外的精力去考虑水和食物, 缺点是这样势必会增加后期双方对物资的争夺。

一开局, 艾哲成就派出了二十支侦察队伍, 两人一组, 呈放射状的方向出发, 力求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路线。

姚栋爬上初始点一处视线开阔的高处, 放眼望去,大半座古城尽收眼底。

依兰古城的地形非常的复杂。

当时的城镇建在高低错落的地形上, 城内巷道纵横交错。

依着地形而搭造的建筑经过多年日晒雨淋和风化, 有不少地方都塌陷了下去。

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去, 就跟进了迷宫似的。

二十支侦察队很快开始反馈他们观察到的地形信息。

姚栋端坐在那里,耳机里同时获取二十支队伍反馈的信息,同时手上也没闲着,十指如飞,快速而精准地描绘出古城的地形图和路线图。

这种地形即便是在伊甸ʟᴇxɪ的比赛中,也属于难度非常大的比赛地图。

因此在地图的绘制上格外重要。

通常来说,这么庞大的任务量需要两三名副指挥同时合作完成,可是姚栋看起来却仿佛信手拈来,一个人也不在话下。

董毅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低声对艾哲成说:“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要力排众议选他当你的副指挥了。”这人光是绘制地图的能力就一个顶仨啊。

艾哲成笑而不语。

前期他和指挥系胡主任商讨副指挥人选,当时拿到了所有想要申请副指挥的名单。

当时姚栋也主动申请了,可是一开始他并不在他和胡主任的选择范围内。

还是一次他和艾薇吃饭聊起,她主动问了一句:姚栋有申请吗?没有的话,你可以邀请他试试。

于是那天吃完饭后,他特意去找姚栋聊了聊。

一番深谈下来他才发现,原来姚栋真是个深藏不露的宝藏。

不管是对自身和对手的能力分析,还是对战况局势的判断,他都有着独到且精准的见解。

二十支侦察队的通力合作下,不出两个小时,他们就开出了将近二分之一的地图。

姚栋效率极高,很快就绘制完毕,地图上甚至还标注好了精细的路线。

地图打开之后,艾哲成和董毅走到放大的地图前面。

两人各自观察了几分钟,不约而同地指着同一个地方说道:“这里适合埋伏。”

指挥系的学生们即使师从同一位老师,也常常会成长出不同的指挥风格。

比如艾哲成和董毅,两人都是东大指挥系胡主任的得意门生,但是两人的指挥风格却截然不同。

董毅的指挥风格大气稳健。

调兵遣将时善于纵观全盘局势。

最擅长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防守战。

而艾哲成的指挥风格则更偏重于灵活机动。

他最大的长处就是经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进攻。

用兵风格千变万化,总是令人防不胜防。

有人说,董毅和艾哲成就像是东大指挥系最强的矛和最强的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