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一反常态

两人一合计,租房过年布置的事情,就交给杏儿和赤风负责。

杏儿要温书,她的身体还没彻底恢复过来,就留在浮充城内,留下赤风和平安照顾她,平安现在的医术相当不错,早已是能够坐堂看诊的程度。

伯景郁和庭渊带上飓风惊风,还有许昊和两个侍卫负责赶马车,去往周边县城巡游。

距离过年也就剩下一个月,也没想着走太远。

沿路遇到不少返乡的人。

“你又不是圣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有正常的七情六欲。”

伯景郁点头。

一夜缠绵后,两人的心似乎更近了一些。

他们如往常差不多的时辰起床用饭。

曹禺已经带着官员去做人口普查了。

“他倒是勤快。”伯景郁坐下。

其中一名留下的官员将昨日普查的登记表拿给他们。

伯景郁转手递给了庭渊。

随后开始给庭渊剥鸡蛋。

庭渊翻看了登记的名册,登记详实,家中几口人,分别什么情况,身高多少,年龄多大,有无娶妻,有无子女,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天的时间能把活做得这么细,倒也是下了工夫。

庭渊仔细地翻看着。

如曹禺所说那般,在栖烟城,身高不足六尺八的男人比较少,排除年纪小的,再排除年纪过大的,女子一概排除,残疾的也排除,凶手作案的时间都是白天,若是凶手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线上就很好调查。

他认真地翻看了这些人的职业,并没有人做卖货郎,多数都是在戏班子里做工,有的是打杂,有的唱戏。

音舞市毕竟是一个戏班子的聚集地,住在周边的人,也都是从事这些工作的,倒也正常。

其中样貌不佳的,或者是有些明显特征的,曹禺也都尽力标注出来了,如此一来,可选的人就变得非常少。

总计只有十四个人符合他们的要求。

庭渊将这十四个人摘出来,名单交给了官员,“找人把这十四个人的情况摸清楚,另外把人盯住了,别让人跑了。”

这册子上虽然是记了大概的情况,更详细的却是没有,不足以以此来判断谁是凶手。

还有部分人还没查完,暂时也不好盲目下定论。

庭渊看向另一位官员,“你可有去调查,宁琳琳的案子中报案的那个女子到底是谁?”

那官员道:“江捕头已经带人去查了,当时报案的女子与他交谈,他对那女子了解较多,记忆深刻,由他带人去附近走访调查。”

“可有画像?”庭渊问。庭渊提醒他:“主要去调查这些官员的亲眷,这些官员不可能自己行动,目标太大,交给外人又担心被人私吞,毕竟这些东西不记名,所以大概率会在家眷名下。”

“好。”

伯景郁不知道庭渊怎么会想到这个上面,但他觉得庭渊的想法很有逻辑很有道理。

这些都是贪污案积累的经验,新闻那么多,反贪电视剧那么多,再加上他家的构造,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自然也就能想到这些,全都是经验之谈。

伯景郁安排人将这些官员以及官员亲眷的名字誊抄下来,拿到镖局和钱庄去做调查。

所有在册的官员,携带家眷亲属居住在衙门里,都会登记在官员档案之中,重要家眷还会有其他详实身份登记,画像,指纹,特征这些都会做登记。

类似于身份档案,也方便案件发生之后,能够尽快锁定嫌疑人。

女君这种规则已经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了最好。

被扣押的这些官员一个两个地都朝庭渊所在的方向看,想知道他又在想什么馊主意,嘀嘀咕咕地在与伯景郁说什么。

但很可惜他们的听力范围有限,听不到庭渊说的话。

这些官员心里怎么可能不害怕,飓风带人将他们扣押起来后,第一时间就是去查账册,目的性指向性都太明确了。

等伯景郁安排完一切后,和庭渊一起去后院找飓风。

飓风正带人搜查官员住所。

只不过至今还没搜出粮票。

他对庭渊的话产生了怀疑,这些人手里是不是真的有粮票。

庭渊的逻辑是最好能够找到粮票,找不到粮票就找能够证明粮票存在的痕迹。

比如大量的钱财,珠宝首饰一类。

这些官员不会在城里购置任何的不动产,因为这些官员随时都有可能举家搬迁,买房搬迁的时候房子又不可能搬走,房子还可能存在贬值的情况,自然是要买一些保值的东西放在家里,也就是金银首饰这一类。

县丞一年的年俸是九十石粮,一个人一年差不多能吃二三石粮,他的年俸可以养活四十人,亲属加在一起也不够这么多人,吃穿用度全是朝廷负责,能够根据他一年的支出和收入核算出他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