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祸水东引

陈县令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公子观察得太仔细了。”

庭渊浅笑了一下,随后说道:“我二人经过庄子听到叫声入内是在你们意料之外的,这件事原本的走向不该是如此。”

陈县令问:“那原本应该是什么样的?”

庭渊道:“乳娘发现小公子死了,怀疑是表姑娘杀人,带人去找表姑娘,发现表姑娘上吊自杀。”

庭渊决定承办学堂,广收学子,是因为发生在杏儿弟弟身上的事情。

她弟弟八岁还没启蒙,附近学堂根本不愿意收,杏儿带着弟弟去了多个学院,都被拒绝。

庭渊了解到学堂有不成文的规定,超过七岁未曾启蒙的学生,一律不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识字,家里穷拿不出钱,没学堂收,过了年纪即便是有钱了,学堂也不会招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就等于被判了死罪,这辈子都很难跨越阶级。

这条规定的背后,其实是社会需要底层劳动力,如果他们都能向上,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那这些贵族,他们能压榨谁,奴役谁?又能掌控谁?

从前女君时代,教育平等,百花齐放时,贵族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今权利重新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会再想回到女君存在的时代。

庭渊建学堂时,也曾考虑过这种问题,若是触及了上层贵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当成靶子,到时候他的日子不好过。

哥舒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只管按照自己想的做,剩下的一切由他处理。

庭渊不知道哥舒是什么来头,但他选择相信,即便没有哥舒支持,他也要建。

二月学院正式建成,教书先生也是哥舒琎尧安排的,庭渊不知这些教书先生是什么人,但他能从他们的谈吐中感受到,这些人学识必定不凡。

学院开学前,哥舒给他们做了引荐。

这些来学院教书的先生,都是哥舒早年结识的好友,他们多数家境清贫,科举没能拿到好的名次,这些人非常尊敬哥舒。

哥舒早年备考与他们在京中相识,多年来一直不曾断联。

他们不愿与权贵为伍,虽清贫,却有骨气,如今哥舒给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教书育人,也不算淹没了一身的才华。

庭渊越发觉得哥舒来头不小,但他窥探不透,哥舒从不说,他的这群朋友也不愿说起哥舒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庭渊有,哥舒也有。

学院顺利开学,吃住学院全包,由庭渊出钱,但不白给他们这个机会,得与学院签订条约,学成后,无论将来如何,需双倍偿还学院培养他们花销的资金。

哥舒知道,这条约对君子有用,小人无用。

庭渊并不在乎这些,他相信多数人都是君子,将来必会偿还,即便不还,学到了知识,也能教育好下一代。

他并不看当下的利益,看的是长远的将来。

杏儿负责给从未受过教育的孩子启蒙,是学院里唯一一位女先生。

一切都只是刚起步,后续慢慢地庭渊也会完善,不仅教人识字,更教手艺,只是目前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为了激励他们学习,庭渊也建立了奖励制度。每年收税都是根据田册登记的亩数和每亩地的收成,以及当季一亩田的收成来计算应该收多少税。

每三年登记的田册就要做重新编纂,粮食的产量可能提升或降低,为了更好地掌握产量情况,司户要和乡长村长一起查验农田的资质。

很有可能闻人政查验农田时发现他们农田亩数与税收对不上,从而深入调查,被人发现。

伯景郁说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刘家庄有什么猫腻。”

庭渊问他:“你打算怎么做?”

伯景郁贴着他的耳旁小声说,“再过半个时辰天就黑了,等晚上外面没什么动静,我偷偷翻墙出去,去账房查一查他们这庄子上粮食的进账和出账。”

“庄内有人巡逻,你怎么避开?”

“我听力好,五十米内细微的动静我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巡逻有间隙,我会趁着这个间隙潜入账房。”

庭渊稍微有些担心,“万一被他们抓住……”

伯景郁信心满满:“想抓住我可不容易,他们也不是我的对手。”

飓风是傍晚到的春熙城,用的和惊风去总府查贺兰筠被杀一案的招数一模一样。

以闻人政旧友的身份,让衙门的守卫为他通传。

守卫听他是来找闻人政的,好心与他说:“闻人政奸污女子,已经被押解上京,估计快要被处死了。”

飓风装作震惊的样子,“这怎么可能呢?闻人兄为人正直,怎可能奸污女子?”

守卫看他不信,说道:“罪名是他自己认下的,这总作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