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灭口风险

苏月娘看向一旁早已心如死灰的文浩,惨然一笑。

“原来我也被坚定地选择过……”不是没有人爱她。

苏月娘对陈县令说:“我不会把他的行踪告诉你们,你们可以审判我了!”

如今的她没有任何的遗憾,想要做的全都做到了,想要得到的,也都得到了。

庭渊道:“他逃不掉的。”

苏月娘浅笑着,此时的她与刚才癫狂的她完全不同,有妙龄女子的温婉,有神女的端庄,“无论他能否逃掉,你们都不会从我的嘴里知道有关他的一丁点消息。”

任何人都可以去抓他,但她一个字都不会说。

她要他们陪葬。

苏小弟哭求她,“姐,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求你说出来吧,我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

苏月娘看向苏小弟,她那从前一直不把她放在眼里,从小就知道欺负她的弟弟,如今真的像一条狗一样在乞求着她。

这笔账不难算。

庭渊也给伯景郁留了时间,让他来做思考。

现在西州的情况就像是在拆东墙补西墙,西州北部的水灾年年都有,每个月都不停,水排不出去,地里种不了庄稼,老百姓没有收成,朝廷就需要不断地给西州的百姓输送粮食。

早年输送的粮食都被叛军和梅花会劫走了,老百姓的工价一压再压。

梅花会的各大家族拿着免费的粮食,让底层的百姓付出劳动,为他们赚取财富,还能够利用西州这种地形人为地制造水患。

庭渊当然也知道,这对于如今的胜国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为地抬高地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期之内根本看不到成效。

但他仍旧认为应该这么做,“胜国不是今年过完明年就解体了,未来可能会有数百年,数千年,难在当下,功在千秋。”

他与伯景郁说:“你是胜国的君王,每一任前往西州任职的官员,大多都知道西州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解决办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伯景郁摇头。

庭渊道:“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无疑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能够想出将水排到低处,难道想不出将来迟早有一天这里面的水会蓄满吗?官员的任期有限,这不是他们的家,他们犯不着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谁会去管自己卸任之后的事情?”

伯景郁与他们不同,他是胜国的君王,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需要为每一个人负责。

每年赈灾投入并不少,可这连年的水患连年的赈灾,哪里漏水补哪里,何时才能到头。

伯景郁道:“这个事情我考虑一下,要动起来是个大工程,不能我一个人说干就干。”

庭渊嗯了一声。

他也知道,伯景郁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有自由裁量的权利。

像这种直接关乎一州百姓未来几十年的生计问题,他自己一个人是难以下决定,需要上报给君上,由大臣共同商议后裁定是否要推行这样的计划。

从心理上,伯景郁是觉得庭渊的办法可行,但从行动上,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也确实不小。

光是炸山填坑这一点,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火药。

转而他就去写了奏折让人往京城送去给君上,这个决定交给君上做,总归是没错的。

即便他想按照庭渊说的做,最终的决定权,财政调拨的大权依旧在君上的手里。

吴县百姓安全撤离,苍翼两县的损失也不大,后续百姓生活所需要的物资也都一应俱全。

灾后问题交给当地的县衙来负责。

伯景郁等人随着押运赈灾粮食的队伍返回安明。

从安明到吴县,他和呼延南音只花了一天的时间,返程随着队伍慢行需要五天的时间。

走到安明北部一个叫合山的乡村官驿,正好天黑,也就落宿在此。

夜间睡得正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走水啦——”

伯景郁一头翻起来,听着外面火烧得噼里啪啦的,透着窗户都能看到外头的火光,抱起庭渊就往外冲。

他们所住的位置距离起火点很远,并未被波及。

起火的地方是柴房,西州独特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脚楼,下面空余的位置会摆放很多柴火。

一旦这些柴火全都燃烧起来,上面的官驿肯定是完全会被烧毁。

庭渊在下楼的时候就已经醒了。

“有人故意放火?”而那马蹄声已经到了马车外。

“杨大人,你没事吧?”马上的人挑起窗帘,对上杨章的视线。

杨章对上此人的视线,看全了这人的样貌,却不知他是谁。

马上的人自我介绍:“我是王爷的侍卫,昨夜偷听到付静深与人说要杀了你,今日/你出城,避免打草惊蛇,也就只敢远远地跟着,果不其然,他们真的在半路安排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