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万事俱备,只等开工!(第2/3页)

至于西至与北至的北境一线役夫,都在长城途经沿线,采取应召原则,下令开工前动身应召也来得及。

接任隗状的李斯,能力到底出众,在担负新修秦律的大事之余,也完全没耽搁其他诸事。

征召调动役夫一事,便是他的职责。

李斯出来解答周邈疑惑:“早在仙使出游勘探之初,确定各郡征召役夫数额后,陛下便下令:

南地及各方路远诸郡,速速征选具名足额役夫,名单呈递咸阳。同时郡中将士带领、看护役夫,即刻动身北上九原至辽东一带诸郡。”

“各郡皆有对应,已有条不紊地,于半月前动身北上各郡。”

“而西域东郡一带至九原一带,除本郡、河西、陇西三郡外,便是对应蜀郡、汉中郡西南一带役夫。总之,遵循就近原则。”

“这样一来,便更不容错疏,于是严令各郡严格征选具名,但凡有一人错漏,便计入年终考绩。”

棒!灵活又周密!

周邈向李斯竖起大拇指。

“果然专业的事,就要专业的人做!”

始皇陛下和上卿们不可能想不到调动役夫的难题,这不就早有绸缪?

他果然是瞎操心!

李斯(被夸的心内小人傲娇.jpg):或许,是都明白指望不了某人,于是便要事事早做准备。

能者多劳,莫不如是。

既如此周邈一挥手:“既已万事俱备,役夫名单推上

来!”

除开路途遥远诸郡外,其余诸郡只如旧例,征选、具名、呈递名单。

如今一十万役夫名单,早已聚齐咸阳。

蒙毅令殿中四名宦者,推出满满两大车名册,堆得冒尖了!

周邈看得不由感叹:“这也就是改进造纸术了,有了纸张,要是用竹简木牍,那得多少车啊!”

以姓名、籍贯、长相悉数记载的详细程度,一片简牍也就能记载一人。

一十万片简牍……啧啧!堆起来真就山一般高了!

殿中君臣皆认同周邈的感叹,造纸术的出现、运用及推广,大大方便了大秦方方面面的公务。

周邈走到车前,熟练地点击提交役夫名单。

同样是熟悉的音光声效过后,一束蓝色光线在两车名册上缓缓移动扫描。

第一次见的韩信和英布看得目不转睛!

这般神通,即便本身不存在基建仙人及其使者,但又与仙人及仙使有何不同?

不是仙使,胜似仙使。

这一刻,韩信和英布的想法认知,彻底追上殿中君臣并同频了。

周邈毫无所觉,只是寻常地扫描提交完毕,查看不合格名单。

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旨令严格,一十万名单仍免不了会有错漏。就是不是主观故意,也有抄录错误的可能。

“近一千名不合格。”周邈还算乐观,“相比修建驰道时首次征召十万役夫,十分之一不合格的惨状,这已经很好了!”

周邈又仔细看了看:“路远诸郡中,陛下特意下旨严令,与郡官年终考绩相关,倒是少有错漏。”

“只有少数几个郡,有一一不合格的。”

“但这些不合格的役夫,却已经赶赴对应各郡待命了。总不能叫人白跑一趟、空欢喜一场,或者做了白工吧?这也太不公了。”

周邈再次苦恼起来。

那些役夫又没错,凭什么吃这大亏?

叫李斯或者说殿中君臣看来,错不在殿中诸位,便是白跑一趟、做了白工,又如何?

权当征调徭役了,做了白工又如何。或者直接遣返回乡便是。

但周邈的心肠显然更加柔软,也更能体察役夫不易

可是系统显示不合格,就必须就近在咸阳补充征选,补交名单。

李斯出了个主意:“不忍路远役夫失望,或许可以先前修建驰道时的名单补录。让那些役夫仍旧应召,领取粮布工装补贴。”

周邈一整个震惊,“你可是法学大家,秦国法家执牛耳,怎么能行如此冒名顶替之事!”

虽说灵活行事,但这也太灵活了吧!

不过这人是李斯啊,那没事了。

被架上的李斯突然觉得上下为难。

虽他并不觉得多羞愧,但若制定秦律之人,尚且行事不公正,这确实有损律法威严。

且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届时被冒名者寻访闹将起来,就又有损朝廷威严了。

李斯左右为难之际,上首的嬴政大气道:“仍旧在咸阳征召合格黔首,以补交名单。”

“不属路远诸郡者,仍遵循旧例,急递不合格名单,在出发应召前剔除出去。”

“但路远诸郡中,已然赶赴长城沿线诸郡,其中不合格役夫者,仍旧应召做工。但言明缘由,并如寻常役夫、如数授衣给食。”

所谓如数,便是给大秦旧制的赤衣,给大秦粮仓的五谷粮食,虽是比照着寻常役夫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