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新书预热(第2/3页)

“哥,这两个凳子给六六和云朵儿站着看,免得你一直抱着。”

忙着招待客人的王健喜,抽空给堂哥送来了一高一低两个板凳。

“谢谢,你们第几桥?”

让两个孩子站在板凳上,搂着女儿的王永仁开口问道。

他们这边的都是板凳龙,按照村民自愿报备计算多少桥,总数大概在100桥左右,多了也施展不开,少了许多观赏性。

“我们家报了十桥,从89开始到98号,表姐夫还有表哥他们帮我,另外加了几个朋友。对了,步家的兄弟俩不知道哪里听到的消息,也要过来帮忙,我不好意思拒绝。”

说起自家报名的板凳桥数量,王健喜稍微说了下那两位富二代朋友。

十桥算是他们村里允许报名的最大数量,王宅村里报这个数的也就两家人,其余的大多数是两桥或者六桥。

即便如此,村里今年的龙灯板凳桥数,也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28桥,到时候龙灯翻身的难度大增。

或许有人说,龙灯越长越壮观,但是对于板凳龙灯而言,越长翻一个身的难度越大,只有长短合适的百来桥,才有观赏性最佳的效果。

同样的,这样的板凳龙灯,从晚上六点开始接灯开始到凌晨之后结束,对于参与者的体力消耗很大。

每家每户都会准备每桥两人的替换,若是人员富裕点,还会有三四个人轮换。

因此,往年每桥龙灯都会有500元的补贴,抬龙头的两组各8人每人1000,相较于付出的体力而言,根本不算高。

今年每桥的补贴依旧是500元,不过王永仁他爹每桥补贴了500元,总补贴达到了1000元,龙头1500元每人,这也是其余各家各户踊跃报名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他们自己主动,那就不要管太多。”

听到那步家两兄弟也来凑热闹,王永仁倒是没有在意。

虽说步家在康永也算得上有数的富豪,但是放眼婺州乃至江省,只算得上个普通小土豪罢了。

“行。”

见堂哥这么说,王健喜心里有了底。

简单聊了几句,他就下去一楼忙碌,准备接龙灯。

“爸爸,这个龙灯有多长啊?”

站在小板凳上的六六,好奇地问了一句。

“现在差不多三十桥,一桥大概一米五,也就五十米左右。最后,全部接好之后,龙灯应该有两百米长。”

估算了一下广场上已经接好的龙灯,王永仁回答起来。

“两百米,哇。”

旁边的云朵儿,不懂装懂地感慨道,原本想说话的六六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从三十来桥的长度,一直到百来桥,接龙灯的时间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

等到整条龙灯齐聚,已经是晚上七点半。

“哦。”

“哦哦。”

随着一阵呼喊声,龙灯迎来了第一次完整的翻身。

先是板凳龙身一圈圈将龙头围绕其中,接着龙尾开始朝反方向快速跑去,之后龙身将龙尾一圈圈地围绕其中,龙头到了最外围。

如此,算得上一个完整的龙灯翻身。

其中展示的过程,极具美感,充满了一种力量的聚合与对撞。

这也是王宅村迎龙灯在康永老人中,口口相传,极富盛名的原因。

在场的观众中,除了大部分来亲朋好友家吃饭的人,还有不少是慕名而来,不乏在康永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

期间,龙头上的上百盏灯笼,偶尔会有几个灯笼着起来,旁边跟着跑的人员会以最快速度用长扫帚拍灭,以免引燃了其余的灯笼。

因为动作幅度较大,偶尔有人发生争吵,也都是被众人劝解,大过年的还是和气生财为好。

这也是近几年来,王宅村的村民收入普遍提升较大,大家伙也算心宽体胖,没有那么大的火气。

一直到晚上九点,迎龙灯的表演过程算是进入尾声。

有些累的龙头想要逃出广场,开始下一轮的龙灯祈福环节,却是被龙尾拉了回来,继续翻了个身。

翻身完毕的龙头,再次往广场外跑去,龙尾又把它扯了回来。

“喝,哈。”

来回三次,最后龙头一鼓作气,直接迎到了某户人家门口,烟花齐放,算是正式开始了下一轮的祈福活动。

接下去,迎龙灯的人员算是轻松多了,只需要按照事先的安排,前往预定的村民家门口进行龙头祈福活动即可。

一般情况下,预定好的村民都会准备10个红包,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即将轮到的下一户,则会提前放一下鞭炮,提醒抬龙头的人员。

“爸爸,龙头什么时候到我们家啊。”

牵着爸爸手往家里走得六六,开口问了句。

“咱们家比较后面,估计要到十二点了。”